文化|唐家观:千年水运商业文化“活化石”( 二 )


始于水运 , 没于陆运 。 漫步在古老的青石街上 , 唐家观如今虽繁华不再 , 但古街两旁76幢古商铺和14栋苗瑶吊脚楼保存完好 。 古镇上的古建筑 , 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有陶英学校 , 有当地望族的吉氏宗祠、廖氏宗祠 , 有外地客商的湘乡公馆、邵阳公馆 , 有佛教的回龙寺、九乡庵堂 , 还有基督教会、福音堂 。 低头可见地上古老的花格窗状的排水孔 , 虽已被岁月侵蚀得残缺不全 , 但据说唐家观的下水道几百年来从未堵过 。
省政府参事专家组来此考察后称 , 唐家观是资江流域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 , 是一枚千年水运商业文化的“活化石” 。
茶马古道、盐茶古道汇集的商务重镇
安化自北宋置县以来 , 一直是中国黑茶主产地之一 。
【文化|唐家观:千年水运商业文化“活化石”】“唐家观本地不产茶 , 周边乡里的生茶采了 , 到唐家观汇总 , 茶叶加工厂在资江河对岸的鸦鹊坪、茶家坪 。 ”曾鸿钧说 。 今年74岁的他从小在唐家观长大 , 研究唐家观历史数十年 , 被当地人称为“最了解唐家观的人” 。
“这块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茶务章程碑 , 皇帝钦批的 , 上面有个‘钦’字 。 ”打开唐市居委会办公室旁的一间房子 , 曾鸿钧站在一块古石碑前对采访人员说 。 唐家观现收藏有26块古碑 , 内容不一而足 , 其中很多涉及茶市管理 , 有道光四年(1824年)的“奉上示禁碑”、咸丰元年(1851年)的“永禁假茶碑”、民国八年(1919年)的“黑茶章程十则碑”等 。 每块碑文 , 都向世人叙述着沧桑历史的某个细节 。
时光流逝 , 世事沧桑 。 在古街兴隆客栈和同丰号之间 , 有一条曾家寨古道 。 曾鸿钧介绍 , 这是古时候的一条官道 , 又叫“五尺道” , 用来贩盐的 。 以前安化梅山地区山民吃盐 , 全靠从唐家观码头至甘肃、青海的汉唐盐茶古道运来的“石盐”“湖盐” 。 当时贩盐利润高 , 唐家观鄢氏先祖修建了一个“石屋” , 门上刻有一联:“生财有大道 , 则拳拳服膺 , 仁是也 , 义是也 , 富哉言乎 , 至足矣;君子无所争 , 故源源而来 , 孰与之 , 天与之 , 神之格思 , 如此夫 。 ”告诫族人和子孙不要见利忘义 , 而要生财有道 。
安化黑茶以发酵的方式凝固了时间 , 万里茶道则拓展了商业空间 。 史料记载 , 北宋年间于唐家观设茶叶交易市场 , 唐家观是安化黑茶与红茶最大的集散地 。 明末清初 , 晋商云集 , 将安化黑茶销往我国西北和中亚、西亚及俄国等地 , 形成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 。 曾鸿钧告诉采访人员 , 唐家观茶商在益阳、岳阳、长沙和汉口、上海有五大转运站和31大茶行 , 是全国罕见的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盐茶古道“三合一”的商务重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