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跟着声音去黄山!皖南有奇山,水生江南韵( 三 )


徽剧的首次辉煌可谓人尽皆知 。 清代 , 四大徽班进京 , 催生了国粹京剧 , 也奠定了徽剧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
1959年 , 徽剧再次进京献艺获得巨大成功 。 当时北京京剧大家们之间 , 流传着这样一段对话:“今晚干嘛去?”“今晚去看小祖宗 。 ”指的就是去看徽剧演出 , 徽剧与京剧就是“父子关系” 。
对于一代人来说 , 每当徽剧唱响 , 便如同一段往事生动演绎 。
臭鳜鱼:说谁臭呢?请叫我腌鲜鳜鱼
鱼肉如蒜瓣的臭鳜鱼、在独特气候条件下诞生的毛豆腐、肥而不腻的刀板香……《舌尖上的中国》 , 让不少人“种草”了徽菜 。
有人为徽菜做出了八字总结:盐重好色 , 轻度腐败 。 对于色香味的追求是实打实的 , 极重火工 , 卖相漂亮 。 盐下得足 , 但是仍力求保存食材本味 。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鳜鱼 。 这条鱼“臭名远扬” , 让人一听就皱眉头 , 不待尝试就打入另册 。 其实臭鳜鱼的本名该叫做“腌鲜鳜鱼” , 有一种发酵过的、似臭非臭的气味 , 绝非臭鱼烂虾的腐烂味道 。
徽菜似乎格外偏爱“腐败”的蛋白质 。 腌鲜鳜鱼够味 , 毛豆腐也丝毫不落下风 。 豆腐发酵成毛豆腐 , 不仅有了一层让人羡慕不已的浓密毛发 , 植物蛋白转化成氨基酸 , 还产生了更加鲜美的滋味 。
毛豆腐煎炸后风味最佳 。 虎皮毛豆腐就是徽菜的名菜之一 。 毛豆腐煎后 , 皮金黄微皱 , 内里仍是豆腐的细嫩 , 蘸辣椒酱入口 , 咸鲜滚烫 , 呵着气大嚼 , 也顾不得烫了 。
吃完毛豆腐 , 不妨沏上一壶茶 , 让“黄山毛峰”的清香 , 冲淡口中残留的余味 。
“黄山有云雾 , 云雾见毛峰”
中国绿茶有许多自古而今的名优茶 , 如果票选最受欢迎的前三 ,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 , 八成错不了 。 都是地名+工艺组成的名称 , 地名代表了地域专属 , 是数百年来的审美;工艺代表了其在茶类中的独特性 。
黄山毛峰 , 明代开始便有了“品牌” 。 明代的《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 , 多清香冷韵 , 袭人断腭 , 谓之黄山云雾茶 。 ”黄山的茶第一次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黄山云雾 , 因出产于黄山悬崖峭壁、云雾缭绕中而得名 。
明清时期 , 黄山云雾茶成为御用贡茶 , 以其特有的风味闻名遐迩 。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里也夸赞它:“黄山有云雾茶 , 产高山绝顶 , 烟云荡漾 , 雾露滋培 , 其柯有历百年者 , 气息恬雅 , 芳香扑鼻 , 绝无俗味 。 ”
除了黄山毛峰 , 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都在中国十大名茶里占有一席之地 。 于白墙黛瓦深处 , 品茗于山水之间 , 或许是徽州人快意人生的一种模样吧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