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旅游业经历前所未有“倒春寒” 消失的游客去哪儿了( 五 )


对于这一点 , 文旅部也在相关通知中给出了承诺: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域疫情防控措施动态调整机制 , 根据疫情形势 , 适时研究调整相关措施 。
张致宁说 , 大胆预测 , 当上海和吉林的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 当黄浦江和松花江畔再次出现熙熙攘攘的景象 , 或许“跨省团队游熔断机制”将会调整为“跨市团队游熔断机制” , 更加科学精准的防疫政策将在2022年的旅游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
疫情之后 , 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4月6日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有关发布会上表示 , 已经到来的第二季度 , 城乡居民仍将保持较高的出游意愿 , 消费决策更加谨慎 , 存在局地暂时回调的可能 , 但是旅游市场波动复苏趋势不会改变 。 如果疫情在4月中下旬得到全面控制 , 过去27个月积累的出游力可能让旅游市场走出3月份的“倒春寒” , 并带来一个令人期待的“小阳春” 。
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 , 他预计2022上半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19.08亿人次 , 国内旅游收入为1.71万亿元 , 同比会有小幅的正增长 , 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2%和61% 。 上半年出入境旅游预计保持去年同期水平 。
其中 , 未来3个月内 , 本地和近程旅游、跨省市旅游意愿分别为52%和34.7% , 近郊旅游涨幅明显 , 同比增加8.5个百分点 。
实际上 , 短途游、城市周边游和本地休闲带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跃度上升 , 这也是疫情以来的一大变化 。
在旅游业内人士李佳看来 , 每次危机也伴随着新的变化和机遇 。 疫情之后 , 游客的旅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动辄一周以上的长途“旅游”被拆分成了若干段两三天的“出门玩” , 以周末游、周边游的“微度假”正在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全新增长点 。
不久前 , 旅游社交平台马蜂窝发布的报告也提到 , 在出行半径受限的时候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转而挖掘旅行的“深度” 。 如何在“老地方”玩出“新花样” , 成为他们竞相追逐的目标 , 基于兴趣和社交的玩乐体验在今年获得了空前的关注 。 观星露营、尾波冲浪、飞蝇钓等等 , 这些热门玩法正在成为旅行者们的追捧 。
“玩得新潮、玩得精专 , 比抵达一个目的地浅尝辄止更吸引年轻人 。 ”李佳说 , 疫情影响了国内外的长途旅游 , 另一方面 , 也明显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升级 , 使得这两年的消费呈现出高品质、重体验的新趋势 。 旅行者不再期待传统的打卡拍照 , 而更在意旅行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 也就是说 , 怎么玩比去哪玩更重要 。
实际上 , 旅游从业者们也已敏锐地洞察了这一趋势 。 李佳举例 , 一些民宿根据当地特色 , 衍生出了美食寻味、田园采摘、手工制作、非遗体验等项目;红色景区通过形式丰富的沉浸式体验贴近年轻人的偏好 , 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等;一些导游也不再只限于过去的带团旅游 , 开始通过一技之长 , 如深度讲解博物馆、专长登山潜水等 , 适应中高端消费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