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中国河北有个地方,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同名146年,都叫“大囫囵”( 四 )


1689年 ,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 , 双方正式将俄商来华贸易的条款写入条约内 。 而随着清政府在蒙古地区统治的建立和对俄贸易的全面开放 , 张家口出现了更多的“跑草地”买卖人 。 1720年 , 清朝理藩院议准 , 内地商人持理藩院发给的执照可前往库伦与俄商贸易 , 库伦随之成了中俄两国商人贸易的地点 。


刘振瑛编著《品评张库大道》:张库大道的兴盛成就了张家口 , 张家口由此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商业中心 , 甚至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 张库大道贸易的兴盛 , 促进了张家口的发展和繁荣 , 也促进了乌兰巴托这座草原城市的形成 。 同时 , 还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企业 , 总数达44家 , 在当时的内陆商埠中名列前茅 。 张库大道全盛时 , 最高年贸易额达1亿5千万两白银 。 按现市价折算(16两为1市斤 , 每市斤500克 , 每克1.3元人民币) , 大约有60多亿元人民币 。 当时 , 张家口出大境门向西 , 近十里的狭长沟谷中 , 商号店铺鳞次栉比 , 交易市场人声鼎沸(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2012年) 。
当时 , 运输货物的工具是骆驼和牛车 。 骆驼商队从每年秋季开始出发 , 直到冬季返回;老倌车队一般是春季出发 , 秋季返回 。 在漫漫的张库商道上 ,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日夜不停地地行走 。 其中有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 , 有联手经营的深州、饶阳、辛集“直隶帮” , 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 , 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涿鹿“本地帮” 。
这些商人初时统称“通事行” , 清末改称旅蒙商 。 他们从内地采购绸缎、布匹、米面、纸张、砖茶、生烟、红糖、瓷器、铁器、蒙靴、鞍具、小百货等 , 与牧民交换回马、牛、羊、皮张、绒毛、药材等 , 与俄国人交换回毛呢、毛毯、天鹅绒、银器等 。 相关数据显示: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内地商户由清初的80家 , 发展到道光年间的260家、同治年间的530家 , 到了民国初年 , 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达1500多家(梁勇、安宁《近代张库大道上的商帮》文史精华 , 2016年) 。

大境门
03.繁华丝路期待再次焕发生机“囫囵”或“库伦”就这样连接起了一条大道的终点和起点——中国张家口与蒙古国乌兰巴托 。 让今天的人们很难想到的是 , 清末 , 随着以张家口为物流集散地的张库大道不断发展壮大 , 甚至催生了京张铁路 。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 , 它连接北京丰台区 , 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 , 全长约200公里 , 1905年9月开工修建 , 于1909年建成 。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 , 由中国人自行设计 , 投入营运的铁路 。 这条铁路工程艰巨 。 现称为京包铁路 , 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 它的建成 , 有力地加快了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速度 , 让古老的丝路焕发出了现代的光芒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