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张掖,西北偏北,一座被低估的小江南( 四 )




万寿寺木塔 图/图虫·创意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况下 , 却在一方秘境 , 演绎着少数民族醇厚的民俗风情 , 肃南县裕固族仍保留着草原以毡帐为家 , 随水草迁徙的传统文化 , 毡房内美食飘香 , 草原上歌舞相伴 , 非遗魅力无限 , 博物馆内历史灿烂 。


这里也是红色沃土 , 张掖境内有较高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46处 , 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 , 也是路易·艾黎发起工合运动、创建培黎学校的主阵地 。

臂掖未合 , 农牧兼收
张掖 , 从未合上她的双臂 。 河西素有“金张掖 , 银武威 , 玉酒泉”的名号 , 故有“凉州不凉米粮川 , 甘州不干水湖滩 。 ”的歌谣 。 相比于“米粮川” , “水湖滩”似乎更能表现膏腴之地的质感 。

“金张掖” , 何为金?商贸繁荣 , 交通要塞是金;甘泉遍布 , 鱼米之乡是金;资源多元 , 矿产通达是金;农牧交融 , 美食琳琅是金 。 “金张掖” , 金色既代表着它的多元的经贸发展 , 是它丰收的农田所实际呈现出来的色彩 , 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民族交融的丰厚底色 。

“金张掖” 图/视觉中国

【张掖|张掖,西北偏北,一座被低估的小江南】张掖的货运油罐车 图/视觉中国
张掖 , 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 千年前她是丝路重镇 , 商贸繁荣 , 千年后 , 张掖乘时代东风阔步奋进 , 作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 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 凭借优渥的自然条件和不断拔升的技术优势 , 玉米产业已成为了张掖带动农业产值增效的一剂良药 。


山丹马场农田 图片/@VCG
迅速发展的设施农业 , 张掖还成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蔬菜水果产地 。 强烈的日照以及西北的大风 , 不仅为瓜果带来独特的风味 , 也带来了光能、风能 。

甘州区光伏发电场 图/@VCG
每年金秋时节 , 秋风绻染上百万亩的田野 , 叠翠流金 , 金穗飘香 , 美食上桌 , 唇齿留香 。 炒拨拉、炒炮、粉蒸羊肉、铁板煎血肠还有裕固族的孜热(脂裹肝)……张掖人 , 爱吃羊肉 , 也嗜面如命 , 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美食上有了得天独厚的地位 。


烤羊腿  摄影/WR.LILI
一条路 , 成就张掖的古往今来
一座山 , 铸就张掖的蕃屏轮廓
既有农耕民族的安逸醇厚
也有游牧民族的豪爽热情
张掖 , 这座不大的城市
在开放与融合中不断变迁
张开双臂 , 开放奋进
西北偏北 , 她是被人们低估的边塞小江南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