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明将至,说说“老陵园”那些触动人心的往事……( 二 )


文章图片

魏丽君参与志愿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的魏丽君身兼数职 , 除了宣传工作之外 , 她还负责挖掘烈士事迹、寻亲、文物定级和征集、日常维护等 。 此外 , 魏丽君也没忘了与烈士家属保持紧密的联系:“刚来时 , 烈士家属觉得我们只是‘守墓人’ , 不理解我们的工作 , 但现在建立了烈士家属微信交流群后 , 每天我们都发布陵园的工作动态 , 渐渐地家属和我们变得亲近了 , 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 。 ”
还有两年 , 魏丽君就要退休了 , “陵园的一草一木 , 就像我的家一样 , 太不舍了 , 现在说着我的眼泪就在眼圈打转 。 ”魏丽君有些哽咽 。
那些遗物背后的动人故事
通过家属群互动也成为了向烈士家属、同学和战友征集文物的途径 。 “苏宁牺牲时我们联系家属征集遗物 , 只征来一身军装 。 苏宁的哥哥苏峰在北京 , 我时常代替苏峰去看苏妈妈 , 后来苏峰特别感动 , 就把他曾经给苏宁买的录音机 , 还有给他儿子做的小手枪捐赠给了陵园 。 还有朱瑞将军的鹿皮大衣 , 第一次是由陵园的老同志征集来的 , 后来他妻子有些舍不得 , 过于想念自己的丈夫便要了回去 , 后来我们通过做她的工作 , 维护好将军的墓碑 , 让她特别感动 , 就再次把鹿皮大衣捐赠给了陵园 。 ”
哈尔滨|清明将至,说说“老陵园”那些触动人心的往事……
文章图片

魏丽君看望烈士家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谈起烈士遗物 , 最让魏丽君记忆深刻的便是烈士陵园守护了58年的陈翰章头颅 。 在陈翰章诞辰100周年时 , 他的头颅要迁回家乡吉林敦化 , 身首合一 。 “陈翰章的头颅以前都是我们在擦拭 , 在与头颅临别之际 , 我一直在和‘陈翰章’说话 , 特别不舍 , 哭着说 , 再看你就要去你的家乡敦化去看你了 。 ”
烈士家属成为陵园志愿者
王晓霞是哈尔滨烈士陵园的一名志愿者 , 每周都会来烈士陵园打扫一次卫生 , 清明节时会多来几次 , 这座陵园于她而言 , 有着特殊的意义 , 这里沉睡着她的儿子、小烈士邱在兴——2001年6月23日 , 邱在兴与八名同学结伴到太阳岛三角泡游玩时 , 为抢救两名落水同学 , 献出了年仅13岁的宝贵生命 。 2001年6月27日 , 邱在兴被追认为共青团员 , 并被授予“舍己救人的好少年”光荣称号 。 来这里做志愿者 , 对于王晓霞来说是一份心灵慰藉 , 打扫二楼的骨灰堂成为了她每周的必去行程 。
作为烈士家属 , 王晓霞觉得陵园的工作很到位:“每年烈士陵园都有代祭服务 , 现在疫情期间不能祭扫 , 工作人员会代替家属进行祭扫 , 有时比我们家属做得都到位 。 ”这些年来 , 王晓霞看到了陵园的发展变化 , “陵园为行动不便的烈士家属修建了电梯 , 对远道而来祭祀的家属尽心招待 , 组织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生来这里感悟献身精神 , 感受家国情怀 , 我很欣慰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