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守护“长江之肾”(长江巡礼②)( 二 )


从长江源头向东 , 来到四川若尔盖湿地 。 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 在当地牧民的印象中 , 过去这片湿地牛羊往来 , 污水横流 , 垃圾遍地 , 过度放牧让湿地草场面临干涸沙化的危险 , 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旅游团和自驾游爱好者 , 由于缺乏保护意识 , 更是给脆弱的湿地生态带来了严峻考验 。
10年前 , 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 , 全力推进原生湿地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本底调查、动植物保护、病虫防治和鼠害治理、污染控制和湿地修复等项目 。 2016年 , 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的乡土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 , 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了良好恢复 。 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高级工程师熊远清说 , 这几年湿地公园内监测到的黑颈鹤越来越多 。 这是唯一一种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鹤类 , 非常珍稀 。 黑颈鹤数量增加 , 表明湿地环境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
将湿地还给湿地
阳春三月 ,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 , 水草丰茂、芦苇簇簇 ,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 飞鸟翱翔 , 一派勃勃生机 , 而当年这里却是年产砂石40多万吨的非法砂石码头 。 高高耸立的砂石传送带 , 漫天纷飞的尘土一度严重破坏了这里的环境 。
2017年7月 , 君山区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对华龙码头等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 , 并开展复绿工作 。 整治后的华龙码头 , 恢复了原本的湿地风光 , 不仅频频出现珍稀鸟类 , “水中大熊猫”江豚也回来了 。
洞庭湖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 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 也是湿地极易受到影响和侵占的地区 。 围滩、围湖、围垸建房造田 , 导致湿地萎缩退化 , 不仅破坏动植物资源 , 也易造成频繁的水灾 , 最终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 。
近年来 , 包括洞庭湖在内的许多地区通过各种方式退还本属于湿地的空间 , 保护并修复了大量湿地 。 放眼望去 , 鄱阳湖、洪湖、巢湖、太湖等如翡翠般依偎在长江的臂弯里 , 绿色湿地正逐渐扩大 。
在湖北洪湖 , 通过拆围和退垸还湖还湿 , 38.6万亩天然湿地已经全面恢复 。 历史上 , 洪湖曾一度有60%的湖面被开垦成鱼池 , 贪婪的捕捞几乎穷尽洪湖的资源 。 经过几年努力 , 洪湖所有围垸已退出养殖生产 , 破口通湖让洪湖血脉恢复畅通 。 下一步 , 洪湖地区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与建设 , 构造湿地景观 , 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
【洞庭湖|守护“长江之肾”(长江巡礼②)】在安徽巢湖 , 自2018年启动的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已建成9个 , 巢湖湿地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 。 在2020年巢湖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中 , 环巢湖十大湿地累计蓄洪2.69亿立方米 , 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防汛压力 , 湿地成为防汛抗洪的一道“生态大坝”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