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工业遗产如何“活化”成为文旅新地标?( 四 )


此外 , 市民熟悉的珠江啤酒厂已改造为城市观光列车站点及艺术休闲区 , 增城糖纸厂改造的 1978电影小镇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 海珠区大干围码头改造成的 B.I.G 海珠湾艺术创意园成为集艺术、时尚、运动的潮流网红打卡地 , 珠江钢琴厂将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 , 广钢公园也即将开工建设 , “广州药醉之旅 ”、“广州观星康美之旅”2条省级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已上线 , 促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
在中山市 , 原来的粤中造船厂现在成为了中山岐江公园 。 公园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用造船厂原有植被 , 进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 , 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反映工业化时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闲场所 。 其中 , 生态性和亲水性是公园主要特色之一 。
专家点评
工业遗产要注重适应性再利用
受访者:文彤(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
分布在城市内或周边的工业遗产怎么保护利用好 , 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 有的暂时荒废 , 有的已是知名打卡景点 , 命运各不相同 。 文彤介绍 , 在国外工业遗产思路的启发下 , 我们国内也开始对工业遗产进行了一些新的开发 , 博物馆类型、文化创业园区类型 , 以及像最近最火的首钢园景观改造 , 形式各样 , 路径不一样 , 效果可能也不一样 。
无论是外省 , 还是广东 , 这些改造有的成功 , 有的不成功 。 这跟工业遗产是不是做到了适应性再利用有关 。 要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 就要根据这个遗产的实际状况考虑规划 , 例如遗产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类型等原有的基础和开发条件 。 开发的成功与否 , 还受到了外围交通、配套设施 , 甚至软性的营销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因此 , 适应性利用简单来说就是因地制宜 。
如首钢园因地制宜的在保留烟囱、冷却塔、机械设备架等工业文化景观 , 同时建设了新的动感大跳台 , 将二者景观结合起来;我们广东新的中山歧江公园和造船厂的旧景观结合来 , 广州太古仓旧的码头仓库区和电影院、餐厅等文化设施结合起来 , 甚至旧厂房变身博物馆……这些都是因地制宜发展 。
另外 , 我们的工业遗产保护开发还应该注意对工业遗产主题游径的开发 。 例如 , 世界上著名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 实际上就是对德国鲁尔工业遗产的改造 , 通过交通节点串起来 , 向游客深入介绍横跨数百年的德国煤炭港铁工业文明的演变 , 就像一本工业文明教科书 , 不再是一个点的旅游 , 而是一条旅游线了 。 目前广东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游径 , 以及广州“工业拾遗”文化步径也是这方面好的尝试 。
此外 , 从旅游休闲和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利用角度 , 现代的工业也可以和旅游融合在一块发展 。 例如 , 在广州闹市之中 , 广州塔附近的琶堤 , 其内里就是珠江啤酒厂 , 人们可以通过专门的参观通道看到啤酒的生产过程 , 在啤酒博物馆可以品尝出最新鲜的珠江啤酒 , 然后走出来到江边 , 则有啤酒厂码头改造成的美食休闲娱乐区域 。 这样工业遗产和旅游结合的形式 , 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 , 值得重视 。 还可以延伸发展工业文化研学旅游 , 目前工业旅游观光线路是比较受欢迎了 , 若以研学旅游作为载体 , 而工业遗产作为研学旅游的核心 , 这样工业遗产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大:不但能够对工业遗产进行适应性的利用 , 也可以对现代的工艺流程进行适应性的利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