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崇明岛上玫瑰( 二 )



一群穿着鲜亮的上海人在岸边照相 , 那里立着一块巨石 , 上刻“崇明海塘碑记” , 碑朝大江 , 背后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和楼房 。 岛上有滩涂良田 , 也有人烟稠密的市井高楼 , 人们称崇明岛是上海的后花园 , 如今有了交通的便捷 , 从黄浦江来此如穿梭一般 。
走进崇明博物馆 , 可清晰地看到动态的崇明岛历史绘图 。 唐朝时 , 它只是两枚大江与海洋孵出的绿色蛋卵 , 人们知道它们是沙的结晶 , 于是称它们为东沙、西沙 。 到了宋代 , 江口又出现了新的两枚沙洲 , 并有了人烟和姓氏 , 便叫做姚刘沙 。 之后渐渐地 , 浮出水面的沙洲接二连三 , 就像一个个新生的孩子 , 逐一面世 。
大江是孕育这群孩子的母亲 , 大海则是接纳它们的父亲 , 那一个个于江海怀抱中诞生的沙洲 , 正是长江和大海完美结合的新生命 。 它如婴儿一般渐渐长大 , 经过元朝、明朝 , 到清朝时 , 那些分散的沙洲日益丰满壮实 , 最后终于联成一体 , 成为一个长200里、宽40里的大岛 。 那是由好些个“沙”结聚而成的 。 日隆沙、永安沙、平安沙等30余沙 , 这些“沙”的名字 , 都是从四面八方挑着担子、扛着织机和锄头到此谋生的打鱼人、种田人、织布人叫出来的 , 那是他们对脚下宝贵的土地及未来的满心期待 。 他们或许是因为逃荒、避乱 , 或许是相中了沙洲土地的肥沃 , 江海的宽阔 , 总归是一代代扎下根来 , 在岛上生生不息 。
江海孕育了大岛 , 江海之间的崇明岛 , 每日昼夜要接受两次潮汐的奔涌 , 平顺时只是掀起齐腰深的波浪 , 而狂放时则高达数丈 , 大有吞噬摧毁一切之势 。 岛上历代兴建的土城不得不数次迁徙 , 自元代到明代 , 已经历了五迁六建 。
但尽管如此 , 这座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 , 中国第三大岛 , 有着诱人的平展肥沃的土地 , 可以采盐 , 可以种稻 , 可以眼见那些蓬松的芦苇、看似柔软却也利如刀剑的关草、丝草妆点着河边路旁、岸坡、田间 , 种什么长什么 , 即使灾荒年月 , 也会有摘不尽的野菜、沟渠里随手可捧的小鱼小虾用来果腹 。 那是可以养育万物的土地 , 正所谓“九州美壤” 。
“九州美壤” , 这句专门形容崇明土地的词 , 听来让人爱极了 , 出生于崇明岛的诗人徐刚说是写在崇明县志里 。 崇明人好学 , 留下的诗文里便有“江左文风擅古瀛 , 茅檐随处读书声” , 自古以来崇文尚教 , 历代科举人才辈出 , 这一句“九州美壤”便道出了崇明的根基 。 长江一路奔流 , 两岸该有多少肥土玉沙 , 养育得一路奇花异草、五谷飘香 , “长江几千里 , 万折必归东” , 随大江汇聚于此化作了良田沃土 , 好一派九州美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