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村|一河春水向长沙 | 晚报头条( 二 )


“水清岸绿不用说 , 运气好时还能在石燕湖看到桃花水母 , 全身晶莹透亮 , 像一把透明的小伞在水中漂浮 。 ”大红灯笼映衬着白墙黛瓦 , 韵味独具的“第一家”民宿访客不断 , 滑动手机屏幕晒出自拍的照片 , 民宿主人刘建军骄傲地向采访人员和游客介绍起村里的“生态产品” , 眉飞色舞 。
扯一把香椿下锅翻炒 , 热腾腾的“春菜”洋溢着乡野气息 。 刘建军厨艺了得 , 在其掌勺下 , 每逢节假日民宿里的十张食桌连连翻台 。 许多人驱车赶来 , 既为看景也为尝鲜 。
有人为农家烟火而来 , 有人为寻觅“诗和远方”而至 。 石燕湖村不少民宿的订单已经排到半月后 , 小山村一派红火 。
点点苍翠 , 鸟鸣山涧;一汪清流 , 蜿蜒而下 。 位于长株潭绿心内的石燕湖村 , 因圭塘河源头而得名 。
这条河流 , 从五代十国的历史中走来 。 《宋史·食货志·农田》记载:“初 , 五代马氏于潭州东二十里 , 因诸山之泉 , 筑堤潴水 , 号曰龟塘 , 溉田万顷 。 ”龟塘 , 即今日长沙雨花区之圭塘 。
千载光阴 , 河流灌溉出两岸稻香、哺育着流域生灵 , 带来一个又一个丰年 。
这处源头 , 曾涌动红色烽火的激情 。 长沙城郊最早的地下党组织之一石燕党支部在这里诞生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滕代远、周里都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 。
然而 , 当时代浪潮涌来 , 激荡历史回响、流淌红色基因的小村庄却慢了脚步 。 祖祖辈辈种花木为生 , 村民的腰包鼓不起来;虽然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 , 却一直未被盘活成乡村发展的红利 。
出路在哪?村民们围着石燕湖转了一圈又一圈 , 干部们也围着湖转了一圈又一圈 。
雨花区为石燕湖村送来“惠民礼包”:鼓励村民们将民居改为民宿 , 不仅设计费由政府买单 , 还根据投资额不同 , 给予参与改造家庭每户12万元到16万元不等的补贴 。
改房修路、完善设施、增绿添景 , 村庄的容颜被刷新 。 大家小院、无何有乡、自在居……3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先后涌出 , 仅听名字便美得像一首诗 。
摘掉建档立卡贫困户“帽子”的那天 , 村民刘战洪将一副亲手书写的对联张贴在门上 。 望着“清流润民心 思源谢党恩”十个大字 , 他的眼中有粼粼波光 , 也有点点泪光 。
这个本就靠刘战洪打零工维系生计的小家 , 几年前因为妻子生病跌至谷底 。 眼见着乡邻们风风火火开起民宿 , 村里也帮衬着他将自家房子改造一新 。 如今他把民宿转租给专业机构打理 , 每年仅租金就有10万元 。
“圭塘河活了 , 石燕湖村迅速‘出圈’ , 变成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 ”石燕湖村党总支书记刘亚洲笑得欣慰 , 去年这里获评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 接待游客超10万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