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白鹿洞( 三 )


基本简介
(图)白鹿洞座落在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10多千米处,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 。
白鹿洞座落在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10多千米处,
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 。
白鹿洞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国家4A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五老峰东南麓 。距九江市区30公里 。属古文化遗址 。白鹿洞初为唐代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隐居读书之处 。渤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 。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由此得名 。长庆间(821—824),渤任江洲刺史,在白鹿洞修建台榭,遍植花木,自此,白鹿洞名重一时,成为四乡文人往还之地 。
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渤隐居之处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是一所与金陵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 。
北宋初年,江州乡贤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由此而起,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任南康军,兴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筹置学田,制订学规,收集图书,聚众讲学,使白鹿洞书院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以后800余年办学的楷模,元、明、清三代办学不断,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白鹿洞书院现辖地三千亩,明、清建筑三十六幢,面积七千平方米,明、清碑刻157通,摩崖石刻60处 。每年接待游人10万人次 。
白鹿洞前原有一半月形小池,引自后山岩罅中的流泉,水清甘冽,人称“龙泉”,又名“琮琤泉” 。龙泉池上有石室,供奉朱熹,借朱熹在江西庐山白鹿洞讲学的故事,取名“白鹿洞” 。洞内泥塑白鹿一只,口向洞外 。每当春末夏初,空气湿度增大,水气上升,便有烟雾涌出,缕缕可见,故称“白鹿含烟” 。
文化资源
(图)白鹿洞
白鹿洞
白鹿洞座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因唐洛阳人李渤隐居读书养白鹿自娱而得名白鹿洞,门前有贯道溪终年潺潺不断 。这里山林环合,草木秀润,温度适宜,风光绮丽,野趣天成,是旅游、消夏、休闲的极佳场所 。这里保存了庐山最为古老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 。有几百年以上的古松百余棵,千年古松十余棵,有柳衫、水杉、鹅掌秋、紫荆、丹桂、红枫、银杏、梅花、山茶、紫玉兰、广玉兰、方竹、铁树、红叶木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奇花异草 。还有獐麂、锦鸡、蟒蛇、画面鹊、果子狸以及蝶类、鸟类、蛇类等珍惜动物,这里的地质地貌也很有特色,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丹霞地貌及瓷土、砚材、釉石及矿产资源,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来此进行科学考察和实习的大学师生及科学工作者 。
白鹿洞现存有历代碑刻157通,摩崖石刻57处 。其中朱熹亲题的“敕白鹿洞书院”“枕流”“钓台”保存完好 。最早有确切纪年的摩崖石刻是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陈宓所题“流芳桥记”,最早的石构建筑是明代的棂星门,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有礼圣殿,最具工艺性的木构建筑是清代的御书阁,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是明代的石鹿,最有代表性的碑刻是明代的“游白鹿洞歌” 。所有的碑刻都是国家级文物,同时书院还藏有清代的学生试卷和粉彩的白鹿古洞瓷盘 。
白鹿洞收集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名人、社会贤达的题词,题诗及书画作品400余件,有各类藏书3000余册 。整理出版系列丛书十余种,主要有《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白鹿洞书院碑刻、摩崖石刻选集》、《宋元明清理学研究索引》、《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传说》、《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并编辑出版《白鹿洞书院学报》十五期共100万字,出版《中国书院论坛》四辑共160余万字,组织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二十余次 。
民间传说
在一些民间传说中,“白鹿含烟”被叫做“白露含冤” 。这一传说的内容是一个叫做苏勇的男子在上山采药时搭救了一只白鹿,此白鹿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化为白露姑娘到苏勇的草寮找他 。恰好遇上苏勇的母亲送药上山,误会白露姑娘是前来偷药的,姑娘遂含冤逃走 。后来苏勇寻遍山林却找不到白鹿(白露)的踪迹,只看到有一山洞中出现了一只石制的白鹿,在阳光下口
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是在哪里江西省九江市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它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
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设区的市(地级),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