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陈村:激活传统文化里的文明密码( 二 )

传统的民俗被赋予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后 , 受到了村民和各界朋友的认可和赞许 , 2009年 , 大陈麻糍文化节被浙江省文化厅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如今“麻糍文化节”已成为了大陈最响亮的文化招牌 。
每年麻糍文化节期间 , 大陈村接待游客量超万人 , 旅游收入近百万元 , 这笔收入都真真切切进入了大陈村村民的口袋 。
一座古村换新颜
走进大陈村 , 马头墙、走马楼、木雕 , 一草一木皆成美景 。 古街道青条石铺筑 , 店铺前店后坊阁楼立 , 巷弄纵横交错 , 桥、坊、阁、堂布局有序……
大陈村历史悠久 , 为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 , 在明朝永乐初 , 中华汪氏74世孙普贤公徙此繁衍成族 , 后裔苦心经营 , 形成了一个以徽派古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 , 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
上任后的汪衍君 ,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身体力行 , 用一把扫帚扫出了村庄新面貌 , 加大对大陈古村落的保护力度 , 修缮村里的徽派古建筑 。 古村落焕发生机 , 大陈村村民也更有了归属感 。
悠久的历史积累 , 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 。 2009年 , 大陈村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古村规划和古道、古建、古民居修缮等 。 如今 , 有完整的清至民国时期古建筑(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等)79处 , 青石古道3000余米 。 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 , 文物点59处 。
在修复原本恢宏壮观、珍藏着大陈600年历史记忆的汪氏宗祠之时 , 大陈村还将汪氏宗祠作为高标准的文化礼堂 , 并依此为阵地 , 组织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 传播科学文化 , 开展麻糍文化节、杨梅丰收文化节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
曾经萧条的祠堂重新焕发活力 , 大陈村民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血缘情感、乡愁记忆 , 全国各地的汪氏族人也纷纷慕名前来寻根问祖 。
一边修缮古建筑 , 一边则是对环境脏乱差进行整治 。 大陈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落后村” , 村民乱搭乱建 , 杂乱无序 , 生活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现象严重 。
“脏乱差现象透射出来的是村民一种甘于落后、不思进取的精神污垢 。 要推进乡风文明 , 首先必须从‘清洁家园’抓起 。 ”汪衍君说 。
从一把笤帚起步 , 通过村“两委”干部带头扫 , 发动党员接力扫 , 鼓励全体村民自觉跟着扫的方式 ,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 , 扫出了村庄好风貌 , 大陈村也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卫生清洁村” 。 在此过程中 , 大陈村形成了独有的“脸面、灶面、桌面、地面”的“四面洁净”文化 , 并且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 , 又延伸出了“美在路面、美在市面、美在门面、美在情面”“新四面美”文化 , 打造出了一个“面子美、里子更美”的美丽家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