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什么龙 三叠纪( 五 )


火山喷发,同时还喷出了大量的有毒气体 。大量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大气中,遮天蔽日 。火山喷发出的热气无法扩散,导致全球气温剧烈升高 。全球平均温度,从灾难发生前的16摄氏度,在数百年间迅速升高至30摄氏度 。这摧毁了剩余的大部分植物,使得饥荒更加严重 。由于有毒气体与植物消失等因素,大气中的含氧量也迅速下降,动物们感到呼吸困难,这也摧毁了很多动物 。
灾难发生约一万年后,大气中的含氧量下降到了10%,而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却上升至8% 。呼吸功能较差的鳄类动物大多因无法适应低含氧量而灭绝 。
大气中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 。连续数万年的酸雨的泛滥使植物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土壤发生酸化 。
【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什么龙 三叠纪】 灾难发生10万年后岩浆,岩浆烧毁了大片森林,只剩易燃的枯木 。枯木在高温下开始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灰烬 。数百吨的灰烬在大气中滚动,摧毁了所到之处的大部分事物 。
灾难发生20万年后,岩浆终于停止了喷发 。但喷发形成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地球获得的太阳能只有平时的50% 。火山喷发形成的热量耗尽后,地球进入了大规模的冰期中,全球平均气温从原先的30摄氏度迅速下降至10摄氏度 。大批动物的卵因此无法孵化,很多动物因此灭绝 。地球开始了十多万年间的第一场降雪 。大雪持续了数年,覆盖了大片纬度较高地区 。
30万年过去了,冰期终于结束了,新增的灭绝因素也逐渐减少,但此时,地球上的生命迹象已几乎消失,地球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生机 。
距离中大西洋岩浆开始喷发已经过去了50万年,剩余的植物不断繁衍,它们制造氧气,使得大气含氧量逐渐增加,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也逐渐消散 。
中大西洋岩浆区灭绝事件造成当时70%的物种灭绝,还造成造成盘古大陆分裂 。在这场浩劫中,鳄类动物遭到重创,波斯特鳄、灵鳄、楔形鳄、狂齿鳄、角鳄都灭绝了,但一些鳄却存活到了现在 。恐龙在这场灾难中获益最大,它们迅速成为地球霸主,统治了地球1.38亿年,最终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消亡 。哺乳动物的祖先大带齿兽也顽强的活了下来,它们的后代在恐龙灭绝后统治了地球 。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场灭绝事件中的灾难因素:滚烫的蒸汽、1800立方千米岩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忽冷忽热的极端气候、连下数万年的酸雨、极低的含氧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中大西洋岩浆区灭绝事件。
三叠纪是什么时代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为公元前2.5亿至公元前2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 。
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 。三叠纪时的气候炎热干燥,形成了现在可以看到的当时留下来的典型的红色沙石 。
中生代——(一)三叠纪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古生代 生物群 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 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内生、游泳的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 群落取代表生、固着的 腕足动物 — 海百合 群落而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 六射珊瑚 取代 四射珊瑚,并迅速发展,遍及全球 。与古生代相比,双壳类 和 菊石类 也多属新发展的种类,菊石多具有复杂的纹饰和 菊石式缝合线。
三叠纪时,脊椎动物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槽齿类 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 和 鸟臀目 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 。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 侏罗纪 到 白垩纪 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 新生代 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
菊石类动物早在后古生代的泥盆纪就已经出现了,但它们的繁盛却是在三叠纪 。菊石是卷壳鹦鹉螺的后代,因此外貌与鹦鹉螺是极其相似的,不同点在于菊石有明显的螺纹,向内延伸呈螺旋状排列 。作为新版本的头足类动物,它有着相对轻盈的壳,可以更加灵活的游动 。菊石的个体差异很大,小的仅几厘米,但最大的直径能超过两米,比磨豆花的石盘还大,极具视觉震撼 。菊石是海洋中灵活的捕食者,但是它们可不是主宰,因为有更可怕的生物以它们为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