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湾|河湖美丽 海湾争俏( 二 )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光是美景,也是大家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体现。”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保护与建设,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
特色鲜明的地方实践
“首批18个美丽河湖案例各具特色,但都是河湖水生态系统良好、水环境优美,体现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的思路,具备在全国立得住的好经验、好做法,满足成效好、能持续、可复制的要求。”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高原湖泊,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的邛海,便是特色鲜明,它不仅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也是西昌乃至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的“母亲湖”,既调节西昌区域小气候,又是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20世纪60至90年代,由于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近2/3的邛海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当地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如何才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逐渐成为西昌人民的共识。
199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出炉,为依法治湖和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了法律支撑,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工程在邛海如火如荼展开,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邛海周边生态修复各类造林项目也接连启动,截至2021年11月,邛海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1.816万亩。
在一系列治理措施的作用下,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006年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为多样生物的栖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98种、鸟类210种,其中2021年新增鸟类15种。在生态向好的情况下,邛海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有效保障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
水质越来越好的邛海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游客纷至沓来,西昌市也因此形成了山、水、城相依相连的景观格局,城市宛如行走在山水之间,将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资源融合发展为优势生态旅游资源,探索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发挥榜样的力量
综观这26个优秀案例可以发现:山东马踏湖,浙江下渚湖、浦阳江(浦江段)等案例,通过实施流域“治保用”系统治理、五水共治等措施,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安徽新安江(黄山段)、内蒙古哈拉哈河(阿尔山段)、北京密云水库、四川邛海、福建霍童溪(蕉城段)、泸沽湖(云南部分)等案例,注重立法保障、空间管控、流域协作、生态补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长效机制建设,水质稳定保持为优良;青岛灵山湾、秦皇岛湾北戴河段等案例,强化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多措并举,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盐城东台条子泥岸段、汕头青澳湾等案例,采取立法保护、网格化监管、公众参与、智慧化监管、科普宣传等保护监管措施,从严保护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