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 。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 。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 。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 。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 。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 。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
六、反复朗读课文 。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
七、指导学生作文 。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面是我分享的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济南的冬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
教学课时:2课时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点赞钢琴曲好听的词句 赞美钢琴弹得好的句子
- 狼的起源在哪
- 新生的名言
- 口味茄子的做法
- 梦见收玉米是什么意思
- 蒙古人吃什么
- 父亲生日的传统祝福语
- 9月份吃什么应季蔬菜
- 青春永驻芳华常在的意思
-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