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三亚谷爱凌头像秀“出圈” 探秘无人机表演背后的秘密( 二 )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是此次谷爱凌头像能够在空中生动展示的“秘密武器”。该技术对人物的轮廓和面部细节进行了细致勾勒,展现出清晰逼真的画面。此次表演用的是一飞智控自主研发的“敏捷蜂Ⅱ型”无人机,展示的灯光颜色种类达到256的三次方,能在画面中实现过渡色。表演中还应用了该公司独有的上色技术,图像上色更加细腻,通过强调深浅、明暗度的变化让人物面部看起来更加立体。
陈义|三亚谷爱凌头像秀“出圈” 探秘无人机表演背后的秘密
文章插图

无人机展示的苏翊鸣滑雪画面。
以“1号机”为参照物
陈义|三亚谷爱凌头像秀“出圈” 探秘无人机表演背后的秘密】“每一场成功上演的无人机表演,都需要地面众多准备工作‘保驾护航’。”一飞智控无人机运营工程师陈义坦言,确保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是无人机表演的前提,因此飞行场地条件十分重要。
每次接到表演任务,该公司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预先踩点,飞行场地一般在空旷的地方,基本没有障碍物。“我们除了选取适宜的观看角度外,还要检查现场是否有地磁信号干扰、能否通过架设设备解决问题等。”陈义告诉海南日报采访人员,每场无人机表演前都必须进行空域申请。
在无人机集群表演中,由地面的某一角落选出的“1号机”,就像是“运动参照物”。踩点人员利用它进行定位和打点,确定具体经纬度和距离地面的高度,再通过数传(无线电高速数据传输)通信让各个无人机准确获取彼此的位置信息。成百上千架无人机被录入相应的“舞步”程序后,从起飞到降落仅需一人操作。
陈义|三亚谷爱凌头像秀“出圈” 探秘无人机表演背后的秘密
文章插图

在球场等待起飞的无人机。
“无论是地面方阵摆放还是空中路径变化,其它无人机都以‘1号机’为参照物来确定距离和位置。”陈义介绍,如果“1号机”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他所有参加表演的无人机也要相应移动。因此,无人机飞行中的控制一致性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因为运动轨迹不一致发生碰撞。
如何让飞行中的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首先要保证无人机自身的高精度定位。一飞智控目前采用的RTK定位,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别内。
在表演现场,操控人员通过无人机的“大脑”——地面控制站与无人机进行互动。随着机群数量的增加,控制难度也会递增,这时就需要多个信号发射器——AP基站来帮忙。基站从地面控制站接收信号后,再反馈给无人机进行表演。
去年,一飞智控进行了277场无人机表演,起落无人机达到16.8万架次。面对许多不可控的空中因素,每场表演都会配置安保和应急预案,包括安全隔离和限定范围内的人员疏散工作等。为了确保不发生人为意外,无人机表演前要进行一次全架次测试,检查无人机的电量和运行状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