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应时应事 尽善尽美!文史专家这样看河北广播电视台《大好河山》( 二 )


三、人性化、个性化的表现力
纵观全片 , 我一直为撰稿、导演、摄影的功力所折服 。 宏大场景 , 极目天地 , 或苍山如海 , 或冰雪千里 , 或鸟瞰市容 , 或放眼人海 , 极具视觉冲击力 。 具象场景 , 讲求细节 , 长城上的砖瓦 , 古道边的荒草 , 表演者的动作 , 孩子们的笑脸;甚至在城墙上移动的一个蚂蚱 , 其寓意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 这是将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调动到创作的意境中 , 是一种非有悟性不能创作出的表现手法 , 更是有别于如今司空见惯的千篇一律的应该被称为庸常的“稳妥画面”的另类 , 一种具有个性张力的打动人心的立意和取景 。 另外 , 本片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节和细节 , 如老倌车后代老人的忆述 , 打铁花者的解释与表现等 , 无不体现着创作者的平民意识、百姓情怀、善良本质和社会责任 。 这些思维和性格通过既应时应事、又接地气的声画传递给广大受众 , 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 使人 , 起码是我 , 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和心灵的升华 。
所以 , 我要为这部纪录片大大地叫一声好 , 点一个赞!
石玉新
2022年2月12日凌晨3时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原主编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