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书籍 禅宗公案( 四 )


等到后来时机成熟, 枕子落地, 彻底打脱, 始如梦方醒, 主人公原来不在别处 。举凡山河大地, 草木丛林, 无不是主人公之显现;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无不是主人公之妙用! 有什么主不主, 更有什么作不作? 前所答者, 岂不狼藉不堪? !
最后, 就雪岩之问另作三答, 以飨同参, 并藉作与高峰禅师相见之礼:
1 、 问: 白天作得主么?
答: 饥来吃饭困来睡 。
2 、 问: 睡梦中作得主么?
答: 朝阳升起月含山 。
3 、 问: 无梦无想, 无见无闻时, 主人公在什么处?
答: 太虚饮光消契阔;
风摇浅碧柳丝轻 。
禅宗公案疑难当头棒喝,叹临济佛法无多子 。——临济禅师大悟时说:“佛法无多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来佛法这样简单啊!原来开悟这样简单啊!” 。大道至简!
庭前柏树,明祖师来意有几人——“庭前柏树子”,是赵州禅师引导弟子的禅语 。这句话,从字面是无法解释的 。当然不是开悟的人,也不能明白赵州祖师的禅意 。开悟,确实很不容易 。
以上是这个联句的禅宗典故,只能这样说一下来历而已 。禅,是无法解读的 。
禅宗公案是什么意思?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公案】
禅宗用语 。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 。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 。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 。由此转而为禅宗用语,即指祖师、大德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 。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往往可资后人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犹如古代官府之文书成例,故亦谓之为公案 。
自古以来,有若干种集录此种公案而成之作品,如《碧岩录》、《从容录》二书,即各收录百则禅门公案 。《无门关》也收录四十八则 。诸书所收公案,加上《景德传灯录》等五部灯录所载,公案之数总计约有一千七百则左右 。
依《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十一(上)所载,禅门公案,并非个人之知识上之臆见,亦非依文解义之解说,乃系会灵泉、契妙旨、破生死、越情量,与三世十方百千开士同禀之至理 。故不可以义解,不可以言传 。因此,师家每藉公案提撕学人,而学人则藉以除去分别情识,俾得开悟之境界 。
此种风气创始于唐,而盛于宋,主要为临济系禅僧所盛用 。到宋代乃成为公案禅之时代 。例如,北宋末期五祖法演、南宋大慧宗杲及无门慧开均重视赵州‘无’字公案,并经常以之提撕学人 。
据《碧岩录》卷首〈三教老人序〉云(大正48·139b)∶
‘公案者,倡于唐而盛于宋 。(中略)其用有三,面壁功成,行脚事了,定盘之星难明,野狐之趣易堕,具眼为之勘辨,一呵一喝,要见实诣,如老吏据狱谳罪,底里悉见,情款不遗,一也 。其次,则岭南初来,西江未吸,亡羊之岐易泣,指海之针必南,悲心为之接引,一棒一痕要令证悟,如廷尉执法平反,出人于死,二也 。又其次,则犯稼忧深,系驴事重,学奕之志须专,染丝之色易悲,大善知识为之付嘱,俾之心死蒲团,一动一参,如官府颁示条令,令人读律知法,恶念才生,旋即寝灭,三也 。’
此段文字,亦可帮助后人理解公案之特质 。
◎附一∶日种让山着·芝峰译《禅学讲话》第三章第四节(摘录)
公案的地位
就是被看做纯主观的禅,但关于达成其宗教的机能,也自不可不具备种种的条件 。这些条件,自然地被综合著而成为一个统一体,无论在内在外所飞跃着的禅的宗教机能,都可看得到 。可是在综合体成为综合的中心的,务须把其他的一切在这中心上运用着综合的力,把被综合了的一切赋以生命,使之完备,使之跃动,一一都使之成为有力的以达成其任务 。有了这样,然后才产生出总的机关,宗教的机能,就会显现 。禅的公案,实际就是成为这作用的中心的东西;依于公案,一切被综合了的,被赋以生命了的,都完全地达成其作用 。公案在这种意义上,可说是禅的生命的主要分子,是基本的主动体 。所以禅的持续和发扬,第一需要公案;其他的不过是助成禅的宗教的机能的补助条件而已 。关于宗教上的所谓补助条件,举例来说∶好像病人之于补品,也不是简易或无代价的 。因为由于那些补助条件,宗教的生命得以实现化,宗教的使命得以完成 。虽然,也有一意倾向于补助条件的发达与完备,却轻视了主动体的公案;也有只被囚系在时代潮流里,一意的迎合潮流,结果忘却原来的本旨;甚至对于公案的本身觉得不值一顾,而企图破坏者 。可是禅宗,若轻视公案或破坏,那末这个成立的基本,也就在这里被破坏,甚至失却了禅的生命 。宗教,是以内在为重的 。(中略)在禅宗虽兼顾到外形的达成,可是外形的达成,必须从内在的生命的飞跃所显现的外形,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这种外形的达成,就是内在的生命的延长,同时又不忘其所显现的本旨 。古人之所以舍生命的没头参究公案,其原因也就在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