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鑫|(北京冬奥会)行程数千里,踏遍海陀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选址记( 二 )


饿了吃火烧,渴了喝泉水。出门在外,崴脚和摔跟头是家常便饭。场址探勘工作辛苦,可吕立鑫他们甘之如饴。山里通信不畅,只能携带海事卫星电话,可吕立鑫发现,只有爬到山顶附近的树上,才能正常使用海事卫星电话。为了跟后方联系,打电话经常就要耗费一个小时。
还有一次,他们带着外国专家考察一座山,下山时,需要坐在地上,滑下一处土坡。结果,请来的德语翻译在下坡时脚被杂草绊住,险些一头磕在旁边的大石头上。“当时那个小伙子吓出一身冷汗,下山后饭都没顾上吃就返回北京城区,再也不来了。”吕立鑫说。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年10月7日,《延庆承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可行性报告》最终定稿;
2014年3月8日,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专家卡尔·弗斯诺到小海陀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该地区具备建设高山滑雪场的自然条件,可以设计建设出非常完美的高山滑雪场;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2018年12月30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式开工;
2019年11月15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开始造雪……
超过一百次的进山探勘,远超1000公里的总步程,吕立鑫等人默默付出、坚守,只为呈现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
“你现在登到小海陀山的山顶,目光所及的群山,我全都去过!” 吕立鑫骄傲地说。那些辛苦的过往,历经岁月洗涤,已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闪亮的记忆。(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