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场|谷爱凌、苏翊鸣等冰雪健儿训练为何西南飞?( 二 )


冰雪健儿西南飞
“黑科技”口口相传引来众多专业人士
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 但“金针菇”仍面临生产、推广、运营的瓶颈 。 成都市新都区了解到情况后 , 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 希望在成都北部打造出一个体育产业集群 。 经过努力 , 一个6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落成于新都区工业东区 , 具备年产10万平方米旱雪毯和5000米魔毯的生产能力 。 为了完善改进及展示相关旱雪设备 , 尖锋团队于2017年建成了60余亩的旱雪四季滑雪场 。
站在这里 , 只见雪场平地而起 , 呈现金字塔造型 , 雪道面积约13000平方米 , 最高处离地面27米 , 最长雪道178米 , 滑雪道近10条 。 针对冬奥会比赛项目 , 滑雪场后又在2020年春节后开始增建标准旱雪滑雪大跳台Big Air , 总高度43米 。
这个大跳台的黑科技之一在于它独特的落地气包设计 。 同类产品多为内凹式吸能 , 人掉在上面就凹陷进去 , 凹陷处会积水 , 最后人会陷进水里 。 而尖锋团队设计了麦秆式气包 , 内部是柔软的小管子 , 卸下大部分力之后仍然能让人滑行出去 , 对真雪的模拟性更高 。
另一个黑科技是魔毯 。 一些旱雪基地没有魔毯 , 运动员滑下来之后要自己爬上100米的高坡 , 相当于爬13层楼 。 尖锋团队的爬坡魔毯可以节省运动员体能 。
【滑雪场|谷爱凌、苏翊鸣等冰雪健儿训练为何西南飞?】1月29日 , 谷爱凌在个人抖音“青蛙公主爱凌”上 , 晒出了自己在旱雪滑雪场乘坐魔毯的视频 , 她左手吊着抓环 , 右手抱着雪板 , 手忙脚乱 , 又哈哈笑着 , 乐不可支 。 配文自嘲道:还好我的滑雪能力比我的魔毯能力强一些 。
经受了疫情防控的考验 , 克服重重困难 , 大跳台于2021年7月开始试滑 。 先是四川省的滑雪运动队员试滑 ,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 , 来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 。
“我记得当时看见有人上大跳台雪道 , 我以为是大众雪友 , 上去劝他下来 , 结果才知道是内蒙古滑雪队的教练 。 ”张魏笑称 , “我们随时守在跳台边了解运动员反馈 , 做了大量的修正和改进 。 ”
苏翊鸣也来了 。 他早在2014年就试滑过“金针菇” , 是尖锋团队的老朋友 。 上一次他是一个人前来训练 。 那时候 , 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 苏翊鸣背来50公斤的装备 , 没有父母和教练陪伴 , 每天苦练8个小时 , 挥汗如雨 。
2021年 , 中国国家队有8支人马70余人、14个省级队有149人在这里训练 。 排队都排不上 , 只能延长开放时间 。 常常看见冰雪健儿们在高温下上午练完下午练 , 下午练完夜里还要加练 。
其中 , 谷爱凌尤为感人 。 训练期间 , 她从早上10点半练到下午4点 , 中午也不休息 。 “有可能就是在我们这里 , 她完善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 ”张魏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