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庆峡|冰雕双城记:北京延庆36载“冰雪童话”原来取经于这座城市( 三 )


此后的每届冰灯节都彰显一个主题 , “龙的传说”“神舟览胜”“千禧龙腾”“众盼奥运”等主题都与当年的生肖或大事热点相关 。 唯一年年保留的项目是顺水库大坝飞流直下落差70米的冰瀑奇观 , 这也是很多游客不变的记忆 。
龙庆峡冰雕的冰从哪来
龙庆峡冰灯节 , 每年至少需要上万块冰才能打造出冰雕王国 。 取冰 , 是制作冰雕的第一步 。 龙庆峡景区30公里外的玉渡山忘忧湖、门前的三道坝 , 每年冬季都有制冰工人取冰的身影 。
玉渡山海拔860米 , 冬季这里气温会降至零下10℃以下 , 山上忘忧湖结冰厚度超过30厘米 。 忘忧湖上 , 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取冰 , 飞转的电锯下 , 坚冰如同豆腐般被划开 , 扬起的碎屑像雪花一样四处飞散 。 工人把冰分割成1立方米大小的冰块 , 这些刚取下的冰块 , 就被马不停蹄地运到龙庆峡景区 。
制作冰雕更是一项技术活 , 冰雕师们按照设计图纸先将大冰块切割成需要的大小 , 再以水为黏合剂 , 将切割好的冰块一层层地堆砌起来 , 高的冰雕甚至要用上吊车 。 之后进入雕刻环节 , 这是考验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 光用到的工具就多达20多种 。 最后是下灯 , 所谓“一层冰一层灯” , 师傅们在冰块中凿出灯槽 , 将彩灯放入后 , 再用碎冰和水将灯槽填平 。 经过这些环节 , 一块冰就在精心打造下成为冰雕作品了 。
冰灯节过后 , 所有的冰雕雪雕 , 将全部融化成水 , 汇入古城水库 , 融入一片山水画廊 。
冰花瓷:献礼北京冬奥
雪又下了一夜 。 清晨 ,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在冰封的大地上 , 天地间浑然一色 。 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正熟练又精准地挥舞着刀子 , 雕刻着两米多的冰雕 。 在阳光的照射下 , 冰雕棱角折射的光线 , 越发通透生动 。 他就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冰雪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伟洪 。
张伟洪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 。 这座一年至少飘雪四个月的冰城使他从小对冰雪之美深有感悟 , 在哈尔滨大学工艺美术系的教育经历培养了他的设计能力 。 凭着一腔热爱 , 张伟洪以1988年获得哈尔滨第一届群众雪雕比赛三等奖为起点 , 走上追求冰雪艺术的道路 , 且一走就是近40年 。
冰雕看似简单 , 其实学问不少 。 采冰、堆砌冰块、构图、大块切割、镂空、精细刻画都需要技巧和经验 。 采冰是最基础的步骤 , 张伟洪说 , 自然流淌的活水做的冰才漂亮 。 有时冰的尺寸和设计稿有出入 , 设计很难完成 , 为使作品更完美 , 就需要用电熨斗将金属板加热 , 再将金属板夹在两块冰之间 , 融合冰块以改变尺寸 。
一般的艺术作品总能通过各种方式保存下来 , 但冰雪雕艺术品 , 无论艺术家付出再多心血和智慧 , 终究会融化 。 “遗憾吗?当然遗憾!没有专利 , 你雕的化了 , 明年别人都能雕 。 ”张伟洪这样说 , 但他没有沉浸在过往的遗憾中 , 而是通过传承和创新 , 激发冰雪雕艺术的生命力 。 冰花瓷是张伟洪及其团队创新的成果 。 这种瓷器以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冰凌花(窗花)为特色 , 被列入黑龙江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 。 2019年哈尔滨市市长赴日本、拉脱维亚等国访问期间 , 将冰花瓷盘、冰花瓷瓶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友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