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雪山之巅,有我慈祥的阿妈啦——詹娘舍哨所跨越40载的深情与力量( 二 )


一次 , 3位阿妈路上遭遇一头狗熊 。 她们想起父辈们说狗熊怕光 , 就用手电筒直射狗熊的眼睛 , 3人不敢动也不敢喊……好在对峙10多分钟后 , 狗熊掉头走开了 。
有一年冬天 , 风雪特别大 , 她们在山里迷路了 。 “哨所到底在哪?我们3人一着急就‘呜—呜—呜’地大声喊 , 果然听到哨所的狗叫声 , 顺着声音最终找到哨所 。 ”次仁曲珍回忆说 , 午夜时分 , 她们把蔬菜送到哨所时已筋疲力尽 , 战士们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
40年过去 , 3人的足迹遍及詹娘舍、则里拉、东嘎拉等10多个哨所 。 她们把青春留在雪山之上 , 也把拥军护边的深情镌刻在雪山之巅 。
背菜之余 , 她们还帮战士们收发信件包裹 , 转送维修小电器 , 成为一茬又一茬边防战士共同的阿妈 。 3位阿妈的家 , 早已成为边防官兵探亲、休假中转乃至相亲的“家” 。
500多封“兵儿子”的来信 , 800多张“母子合影” , 一个个代请阿妈转寄包裹的泛黄信封 , 一声声“想你”的语音 , 是阿妈们留存的“宝贝” , 也是军民鱼水情的深深记忆 。
捧在手心里:“一辈子做一件深情的事”
“老班长好!”
“阿妈啦过年好!身体好吗?我好想你们啊!”
从祖国边陲西藏到贵州的千里连线 , 腊月二十四在达吉阿妈家里进行 。
“当年你们在上面时 , 条件太艰苦 , 现在各方面都改善了 。 你站过岗的哨所条件好多了 , 夏天车子能上去 , 能吃上新鲜蔬菜 , 有自来水 , 还能用电暖器烤火 。 请你放心哈!”达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讲述着哨所的变化 。
“太好了!几十年来 , 你们坚持为哨所官兵送菜送信 , 每每想起你们 , 想起你们给我取的藏族名字达贵 , 我在工作中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 你们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好阿妈!”
“战士们一代更比一代强 , 我们现在是不行了 , 老咯……”次仁曲珍难抑思念之情 , 掩面抽泣 。
“在我心里你们永远都不老!要多保重 , 年后我抽空来看你们!”电话那头 , 退役26年的老班长陈永远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
群山环抱中的仁青岗村 ,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纵横延展 。 路两旁 , 一栋栋错落有致的二层新楼上 , 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
清晨 , 次仁曲珍家的藏式火炉烧得正旺 。 火炉上 , 已经煮好的甜茶正在锅里翻涌;窗台上 , 一盆盆绿植焕发着新春的生机 。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的战士们带着爱人来到3位阿妈的家 。
战士和军嫂们拿着铁锹、扫帚 , 为老人家铲除积雪 , 贴上春联和窗花 , 挂上喜庆的红灯笼 , 并送来果蔬、米面和新年祝福 。
“巡逻和执勤很苦吧?手都脱皮了……”摸着战士们的手 , 普赤满眼心疼 。 当听说军嫂成摇是老师后 , 次仁曲珍直夸当老师好 , 可以为国家多培养人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