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信息( 四 )


(二)藏族民舞的表演风格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 。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 。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
此外,气息的运用也是藏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藏族民间舞蹈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呼吸方法协调一致,最终达到艺术之升华 。藏族民间舞蹈表现感情之奔放、含蓄、热情、沉着,以及节奏之明快、缓慢,都是通过气息的运用带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构成舞姿造型的流动和延续性 。
藏传佛教在祭祀礼仪中,采用头戴各种神祗面具,吸收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成份而编排的程式性舞段,成为宗教本身和藏民用来驱鬼求神、造福来世、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等的宗教舞蹈 。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 。《羌姆》中的舞蹈,包括民间“鸟冠虎带击鼓”的大型“巫舞” 。舞蹈多由“拟兽舞”和“法器舞”混杂而成 。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庄严、肃穆,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青海地区又称作“跳欠” 。每逢释迦牟尼的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青海各大藏传佛教寺院,如塔尔寺、隆务寺等,都要举行盛大的《羌姆》活动 。
随着唢呐、法号、螺号、鼓钹等奏出的洪亮而庄严的乐曲 。担任《羌姆》表演的老少喇嘛们,头戴各种神、兽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顺序出场 。在震撼人心的祭祀乐曲伴奏下,这些“鸟冠虎带”的诸神一边接受着信徒们的伏地磕拜,一边列队环绕寺院表演场地,扬手、提足地旋转前进,以此作为整个《羌姆》活动的序幕 。紧接着一组组具有专题宗教内容的神舞蹈,如突出显示神灵无上威力的“法神舞”、“凶神舞”、“金刚神舞”,表现地狱中小精灵们相互玩耍、嬉戏的“骷髅舞”,为人间带来福禄的“鹿神舞”,以及表演佛经中“舍身饲虎”、“因果报应”等佛经故事的舞段,令人目不暇接 。在这诸多的神兽舞蹈中,要数“骷髅舞”和“鹿神舞”最为活泼可爱、舞蹈性最强,也最受观众的喜爱 。虽然这两个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却丝毫没有宗教桎梏下的肃穆、阴森感 。为了活跃气氛,在连续的节目间隙,时而还插入由僧侣们进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比赛的活动来娱乐民众 。
有不少人认为目前的藏族民间舞太守旧,没有突破人旧模式了,许多已经加以改进的具有所谓“现代意识”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我们的确看不到新意,有的只是一些形式上、表达上的创新,脱离了现代的审美要求 。因此,若要在原有的舞蹈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强其时代感,保持其新鲜活力 。那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过分强调“原生态”会不会太过于保守,反而阻碍了它的发展呢?而又有一部分的人会说了:但你能说《酥油飘香》它不“原生态”吗?是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并非将最原始的东西放到舞台上面,民间的原生态舞蹈,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可挖掘性,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
总之,藏族传统民舞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 。因而,藏族传统民舞犹如雪山深处一朵鲜为人知的圣洁高雅的雪莲花 。民间舞蹈具有奔放、热情、粗犷、刚健的性格特征,内容极其丰富 。因此,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创新藏族传统民舞,使之发扬广大 。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16个是什么?藏族舞蹈基本动作16个是:
踢踏类: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f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
弦子类:平步,拖步,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
锅庄类:三步一跨,单腿跨转身,刨地点地转身 。
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
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 。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 。其中的《羌姆》,则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