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和和周有光的爱情故事 张允和( 三 )


战争期间 , 周有光因为工作原因无法一直守在妻儿身边 。为了躲避战乱 , 张允和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多次搬家 。
根据记载 , 她当时至少经历了十次大搬家和二十次小搬家 。
1941年5月的一天 , 他们的小女儿小禾突然说肚子疼 , 又发起了高烧 。
周有光出差了 , 张允和只能自己带着女儿前往医院 , 小禾得了盲肠炎 , 她的肠胃出现了溃烂和感染 。
盲肠炎虽然在今天诊治的难度不算大 , 但是在当时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 。
无助的张允和只得每天看着女儿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 , 她看着心痛又无能为力 , 丈夫也没在身边 。
病痛持续了两个月之久 , 看着孩子忍受剧痛直到死去 , 对她来说简直就是酷刑 。
之后张允和的父亲去世 , 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 , 她经历了亲人去世 , 保姆也病死了 , 还有人将她和家人迷晕了 , 再入室盗窃 。这是张允和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段 。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 , 张允和带着家人搬到了成都 。
在成都的战火中 , 她的儿子突然被流弹击中 。子弹穿过了他的腰部 , 他的内脏上被打出了六个洞 。张允和的丈夫周有光 , 此时正在重庆 。
张允和只得和女房东一起 , 连忙将儿子小平送往空军医院 , 为了照看儿子 , 张允和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 。
医生对小平的情况也没有把握 , 他们不能确定小平能否挺过来 , 张允和的生活再次陷入黑暗 。
当周有光赶回家的时候 , 儿子小平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
张允和后来在书中写下了对婚姻生活的描述 , :“大部分危机总是留给女人去处理 。” , 这不是抱怨之辞 , 只是实话实说 。
张允和就是靠着这股硬性子 , 带着全家老小和周有光一起迈过了人生一道又一道的坎儿 。
抗战时期缺少医生和药品 , 张允和不忍心看百姓受苦 , 她虽然没有学过专业的医学知识 , 但是也开始当起了医生 。
就这样 , 张允和凭借一点点的卫生常识 , 开始了无证经营 。张允和给百姓开药 , 给小孩子种牛痘 , 开刀挤疖子 , 甚至还帮人接生孩子 。
张允和真的是做什么都能做好 , 曾经帮助孕妇从难产转为顺产 , 人家感激不尽 , 甚至想让孩子认张允和做干妈 。
1953年 , 年仅44岁的张允和心脏病突发 , 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才挽回了一条命 。医生对她说她很有可能活不到第二年 。
张允和放不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 她难免担心起自己的身体状况 。
回到家中 , 张允和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 , 即“不用自己的过失去得罪家人” , “不拿自己的过失来惩罚自己” , “更不要拿别人的过失来伤害自己 。”
通过严格遵循着“三不原则” , 张允和面对疾病秉持着乐观积极地态度 , 她依旧像往常一样 , 一边相夫教子 , 一边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 最后张韵涵的身体状况奇迹般地好转了 。
张允和的心脏病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恶化 , 她的心境也因为这几条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对于医生所说不仅是没有应验 , 她比一般人活的更久 , 一直活到了93岁 , 
战后二人又赶上了文革 , 一家人分隔两地 , 一直到1971年 , 张允和和周有光才得以团聚 。
晚年的周有光和张允和的感情更为恩爱和甜蜜 。
张允和回忆起自己和周有光的第一次握手 , 她说:“当我的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 , 我就把心交给了他 。”
张允和喜欢喝咖啡 , 周有光喜欢喝茶 , 最后两个人就商量着早上一起喝茶 , 下午一起喝咖啡 。
夫妻二人在饮用时会“举杯齐眉” , 就是把杯子举上眉毛的位置 , 以示敬重 。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 还是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是建成桥梁的硬石 , 是助力成长的园丁 , 他让祖国的希望启航的风帆 。
张允和则是中国昆曲文化的传承者 , 她续写了《昆曲日记》 , 研究昆曲的唱腔、音韵、吐字、行腔 , 著有几十万字 。潜心研究昆曲的同时 , 她还负责编辑杂志《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