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现象是什么意思 物候现象( 三 )


海拔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 。这叫逆温层 。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 。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
古今
【物候现象是什么意思 物候现象】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 。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 。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 。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 。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 。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 。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 。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
编辑本段各国的研究发展
外国的物候知识起源也很早,两千多年以前,雅典人就已经试制包括一年中物候推移的农历 。到了罗马凯撒时代,还颁发了物候历以供应用 。欧洲有组织地观测和研究物候,实际上始于18世纪中叶 。当时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内就曾对瑞典境内的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观测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迫切需要增加农业生产,这才开始注意物候学的研究 。日本、英国、德国的科学工作者都先后组织了物候学的观测和研究 。十月革命以后,物候学在苏联得到很大发展,获得一定的成果,对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美国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注意到物候观测的 。到了20世纪初叶,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花了多年的功夫专门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与美国各州冬小麦的播种、收获与发育季节的关系 。霍普金斯认为,植物的阶段发育是受当地气候的影响的,而气候又制约于该地区所在的纬度、海陆关系与地形等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制约于纬度、经度和高度这三个因素 。他从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动,在北美洲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一度,或是向东移动经度五度,或是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4天 。这就是所谓霍普金斯物候定律 。这个所谓物候定律并没有考虑到物候的古今差异 。霍普金斯把美国境内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始花、燕子来等等)的地点连成一条线(即等候线),绘成等候线图 。根据等候线图预告各地农作物播种、收获的时期 。不过从上文的介绍可以看出,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是根据美国的物候条件总结出来的,因此它并不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 。因为物候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而异,并不像这个物候定律所说的那么简单 。
编辑本段中国的研究发展
中国向来以农立国,在汉代就有七十二候 。但作物的生长因地而异,各年也有不同,所以古代的月令不能解决问题 。公元6世纪,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所说的农业耕种时期的物候,与现代的已有不同,可是到如今没有进一步加以改进 。所以物候学在中国虽起源很早,到如今还是个空白点 。因此,普遍展开物候观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各地的物候历(或自然历)是当务之急 。编物候历应该选择能明显反映当地季节现象的、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物候种类进行观测 。然后把各种物候多年平均的日期和日期变化的幅度列成一表 。这种表就是物候历,可以根据它来预报农时 。1.东风袭,戴斗笠2、星稀稀,晒破衣,星密密,雨滴滴3、清明下秧,芒种打麻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5、蚂蚁搬家,大雨哗哗
编辑本段意义
物候学的研究是否只是为了选择播种日期和预报农时呢?不,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