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腾冲和顺图书馆 活在岁月深处的文化圣殿( 三 )


这一次演讲 , 是寸校长在家园沦陷之际给益群中学的同学们上最后一课 。 在抗战的峥嵘岁月里 , 图书馆 , 不仅仅是学堂教室 , 不仅仅是作战指挥部 , 不仅仅是图书社 , 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华人民不屈精神的堡垒 , 一个让世界为之共情 , 共鸣 , 共生的圣地 。
(相关史料信息来源于:人民网-云南频道)
历史|腾冲和顺图书馆 活在岁月深处的文化圣殿
文章图片

历史|腾冲和顺图书馆 活在岁月深处的文化圣殿
文章图片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 , 循着这家小小图书馆的轨迹探访时 , 它的祖祖辈辈的传承 , 其实就是一首高亢的歌 , 一幅壮美的图画 , 一册启人的教材 , 一份难能可贵的经验 。
已故的仲猷先生在和顺图书馆创立十周年时撰写的《本馆经济史略》一文中回忆道:“我十二分的希望爱护桑梓的同乡同志们 , 对于本乡的唯一文化机关 , 继续维持爱护 , 总要想到本馆筹得确定基金的一种办法 , 使本馆的内部力量随着外表的庄严 , 一天比一天充实起来 , 本馆才能够永远的存在 。 全乡人的子子孙孙 , 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一切精神上的赐给 , 那才是无穷尽的利益呢!”
历史|腾冲和顺图书馆 活在岁月深处的文化圣殿
文章图片

在和顺图书馆内时常能看到阅览室里翻书阅卷的农民 。 这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在明末清初的两百年间 , 仅在和顺一地 , 就出了8个举人、3个拨贡、403个秀才;从清末到民初 , 又有12人留学日本;20世纪以来 , 留学海外的有四五十人之多 , 这个边远小镇才还走出了如李根源、艾思奇等诸多对中国近代历史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 。 这传承的是对文化的敬仰 , 执着追求 , 以诗书耕读的形式成长、延传、并焕发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
从清末的“咸新社”到五四运动的“崇新会”到后来的阅书报社再到和顺图书馆 , 这极地边城的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 给我们带来的是图书馆这一文化思想集中的载体对于“中心”和“边缘”这对概念的思考 。 以往滇西南向来被中原王朝视为化外之地 , 但随着商路“蜀身毒道”的开通 , 宣告了边缘状态的历史性转变 。 借助商业的力量 , 及其“流动性” , 作为极地边城的腾冲成为跨国贸易的核心环节 , 和顺因此不断累积的财富 , 进行思想传递交流 , 财富和文化的世代累积又反过来进一步帮助腾冲与和顺摆脱了“边缘”的状态 , 并使得图书馆的诞生成为可能 。 知识的流动打破了国族的僵硬边界 , 也许只有当知识 , 思想的流动停滞 , 边缘才将真的成为边缘 , 知识和思想的流动是永恒的 , 它也将带来繁荣和传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