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十二月 埋怨( 二 )


如果从语音同化的角度来审视,涟水方言里某些词汇的非常规发音就容易理解了 。如“能干”“能干干”“能干豆子”,很多人把其中的“干”说成“更”,变成了“能更”“能更更”“能更豆子”,当是“干”受到“能”的影响,与“能”的韵母一致了,也就是“干”被“能”带顺了 。同样,“粮食”会被说成“粮上”,这是后面的“食”被前面的“粮”带顺了;“勒块(那块,那里)”会被说成“勒窟”,这是后面的“块”被前面的“勒”带顺了;“各式”会被说成“各索”,这是后面的“式”被前面的“各”带顺了 。这些都是顺同化的例子 。
而像“埋怨”这样的逆同化的情形,涟水方言里也有 。如“耳头(耳朵)”会被说成“藕头”,这是前面的“耳”被后面的“头”带顺了 。“该够(今个,今天)”会被说成“勾够”,这是前面的“该”被后面的“够”带顺了 。“各人”会被说成“格人”或“跟人”,这是前面的“各”被后面的“人”带顺了 。形容食欲振、进食猛,涟水方言有个词叫“傍港”,而“傍港”很可能是“奔港”,只是前面的“奔”被后面的“港”带顺了 。
音变现象是复杂的,除了同化,还有异化、弱化和脱落等类型 。涟水方言里还有一部分非常规发音词汇,很可能也是音变的结果 。如“日里(白天)”“日里头(白天)”说成“人里”“人里头”,显然是“日”音变为“人”;“汗涔涔”说成“汗测测”,“涔”音变为“测”;“不顺向”说成“不术向”,“不顺人性”说成“不术人性”,“顺”音变为“术”;“双胞子(双胞胎)”说成是“顺胞子”,“双”音变为“顺”;“连三赶四”说成“连上赶四”,“三”音变为“上”;“磕更绊点”说成“磕更八点”,“绊”音变为“八”;“分外(另外)”“分在外(另外)”说成“风外”“风在外”,“分”音变为“风”;“便宜”说成“皮溜”,“宜”音变为“溜”;“烂泥坷垃”说成“烂泥果郎”“烂泥果当”“烂泥果唐”,“垃”音变为“郎”“当”“唐”;“锅门”说成“锅芒”,“门”音变为“芒”;“值得”说成“值当”,“得”音变为“当”;“以不(尾巴)”说成“以棒”,“不(巴)”音变为“棒”;“生务(活计)”说成“商务”,“生”音变为“商”;“拾掇”说成“拾到”“拾当”,“掇”音变为“到”和“当” 。
“生日”在涟水方言里的说法可谓五花八门,真叫“各过各的”“生日”了 。小部分人说“生日”,采用的是文读;大部分人说“生儿”,采用的是白读 。“日”发成“儿”,全国许多地方都这么说,如“日本”,有些老将士会说是“二本”,这当是古音演化过程留下的痕迹 。“儿”在涟水有三种发音,所以“生日”就有“实儿”“实奥”“实爱”这三种说法,“生”音变为“实” 。而且“实爱”还可以连读为“腮”,“过生日”就成了鱼儿喝水——“过腮” 。
表示人称复数的“们”,在涟水话里音变为“沉没”的“没”,“我们”“你们”“他们”实际上说成“我没”“你没”“他没”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音变为“特” 。有句很有涟水特色的话叫“就特”,表示同意、说定,如卖主说货物二十元一斤,买主表示接受,会说 “就特”,这里的“特”是“它”的音变,“它”代指卖主的出价,在这个意义上,“就特”和英语口语里的“That's it”非常吻合 。
埋怨的意思意思:责备,抱怨 。
拼音:埋怨 [mán yuàn] 。
引证: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五章:“不用我,把我放到墙旮旯里,我也不埋怨 。”
用法示例:
1, 受到同学们的埋怨,她感到十分委屈 。
2, 他做错了事还埋怨别人 。
3, 这事不能埋怨别人,你自己也有错 。
近义词:
一、怨恨 [yuàn hèn]
释义:仇恨;强烈不满 。埋怨 。
引证:茅盾 《色盲》一:“每次她从家乡到 上海 来,便怨恨那甬兴轮船走得太快,只给她一夜又半日的海上经验 。”
二、怨尤 [yuàn yóu]
释义:埋怨责怪 。
引证:郭小川 《秋日谈心》:“我们不能有任何怨尤,战士的一生,本来是与各种艰难展开的战斗 。”
三、报怨 [bào yuàn]
释义:见“以直报怨 ” 。抱怨;埋怨 。
引证:
《西游记》第二十回:“ 行者 道:‘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报怨!’”
《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晴雯 正把气移在 寳钗 身上,偷着在院内报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