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跨越八百年的绽放——崇礼太子城演变记( 二 )


紧邻太子城遗址的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赛时将每晚为当日或前一日获奖的运动员颁发奖牌。连日来,运行团队加紧各业务领域演练,确保以最好状态迎接盛会启幕。
“届时,这里将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展示获奖运动员高光时刻和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场馆运行团队主任高天说,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见证冰雪激情,还能置身太子城遗址,近距离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底蕴。
太子城村:追逐梦想
办冬奥找回了太子城遗址的过往轨迹,也改变了太子城村正演进的行程。
太子城村,原在太子城遗址北部,全村有460多户,1200多口人。村里老人也说不清村子始建于何时,从坟茔和古庙遗存来看,村民在此繁衍已有数百年。
“三十六龙探平川,千米高山有源泉,一年三季花盖地,秋风落叶雪满山。”高山环抱的太子城村相比崇礼其他许多山村,算是“风水宝地”,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也被四里八乡赞为“粮囤子”。
“实际上,风调雨顺不多见,风灾雪灾却很平常,祖祖辈辈受偏僻高寒的苦。”71岁的太子城村村民李果说,在他的记忆里,雪伴随着灾害,大雪封山,沟沟坎坎隐藏的雪坑,“吃掉”猪马牛羊甚至“吞掉”大人小孩也不稀奇。家家住土房,睡土炕,烧柴禾,“一柜莜面,一窖山药,熬一冬天”。温饱安康的生活,是村民们的梦想。
太子城村党支部书记高伟说,申办冬奥会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收入主要靠种菜。每当外地收菜商人一来,家家户户赶紧下地抢收,起五更,睡半夜,路过家门口都顾不得吃饭,生怕卖慢了、卖晚了、卖贱了。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太子城一带的雪场资源受到投资者青睐,云顶、太舞等滑雪场陆续开发,冰雪经济悄然登场。当地村民开始在雪场及其带动的旅游业中找到活计。村民意识到,“造孽”的雪,也能“造福”。
真正的巨变发生在冬奥申办成功之后。因冬奥基建需要,太子城村整体搬迁至崇礼主城区,村民“一步跨进小康”,成为新市民。高伟说,全村三分之一的人端上了“雪饭碗”,年轻人也都回来了,村集体还有300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
搬迁前,李果和老伴种了大约10亩地,一年辛辛苦苦也就收入2万元左右。搬迁后,李果夫妇和儿子一家三口分别分到一套住房。“除了补偿款存款,我和老伴每人每月能领1580元的养老金,每年还能涨点。儿子在雪场开消防车,儿媳在酒店干物业。我和老伴每天主要是接送孙子上学,和邻居下下棋、娱乐娱乐。”李果乐呵呵地说。
冬奥也改变了太子城村所在的四台嘴乡,发展资源由过去的“黄金黑铁”转向今天的“一坡白雪”。“小散乱污”的金矿、铁矿关停转型,冰雪旅游项目日益火热,这里成了崇礼优质滑雪场集中地。202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68元。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