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青演员 苇青( 二 )


然而,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才30岁的她并不会料到,未来的她在58岁的时候接触了自己的梦想,在演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说起苇青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但一提到她演的角色,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58岁正式出道,拍戏十五年,意外成百亿票房女演员,苇青的故事远比你想得更精彩 。想来,年轻时的她一定想不到,若干年后自己竟成了有名的老戏骨 。
2002年,《炊事班的故事》一经播出,备受追捧,其中最可爱、最吸粉的小毛大火,演员毛孩也炙手可热 。
彼时远在河南的老母亲苇青还傻傻不清楚,儿子已经成了大明星 。
而她却陷入了昏天黑地的痛苦当中,胸闷、心慌,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一个人就睁着眼睛在那想:“退休以后,我干嘛呢?”
怀着对未来的迷惘,她想了很多天,发现她自己啥也干不成,一方面因为年龄的阻挡,一方面因为她真的不会干 。
久而久之,她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有时候否定自己:“我好没用啊,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干 。”
严重的时候干脆不想活:“活着好没意思,好想死,跳楼,对,我跳楼就能解脱了 。”
对苇青而言,退休在家的快活日子,她不想享受,她只觉得压抑、悲伤, 社会 抛弃她这种大龄中老年妇女了 。
子女们有自己的事做,就连老伴儿还能忙活工作、家务,而她呢,无所事事,像个闲人 。
强大的落差感让苇青患上了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她开始封闭自己,半个月不出门 。
跟现在的“宅”不同,她一个人坐在屋里发呆,脑子里肯定胡思乱想着什么,苇青的老伴儿生怕她想一出是一出,趁他不注意,就真去跳楼了 。
于是,老伴儿守着她、顺着她,哄着她吃饭、喝水,吃完饭不用她收拾碗筷 。
寒冷的冬天,老伴儿给她穿鞋、穿袜子、放暖宝,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但这并没办法根治苇青的心病 。
老伴儿没法子,女儿毛毛太忙,空不出时间,他只好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儿子毛孩:“儿啊,你妈她情绪不太对,我实在是拿她没有办法,你回来一趟吧 。”
毛孩一听,迅速买票回了河南老家,他跟父亲说:“要不把妈接到北京去,我带她去医院看看 。”
两个人一合计,说走就走,得到确诊抑郁症的消息,毛孩心情很沉重,立马放下了北京的演艺事业,回家陪伴妈妈 。
【苇青演员 苇青】后来,毛孩的爆红如转瞬即逝,无戏可拍,苇青愧疚地说:“没有儿子,就没有如今的我 。是我当年耽误了他 。”
在毛孩的陪伴下,苇青的情绪渐渐稳定,毛孩便回了北京 。
而苇青也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跨越年龄界限,58岁踏入演艺圈,圆了自己年轻时的梦 。
小时候的苇青还不叫这个名字,本名是柴正荣,河南平顶山人 。
人如其名,她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在红色革命的家庭中长大,根正苗红 。
少时的苇青喜欢艺术,14岁她便进入部队的文工团,从事歌唱、表演的工作 。转业后,她当过播音员、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却始终没有登上正式表演的舞台 。
或许是心中遗憾,她把儿子毛孩送入了中戏,成为了一名演员,把女儿毛毛送进军艺当编导 。
唯独没有想过,自己能登上表演的舞台,然而这个心愿,却在儿子的推波助澜下、2006年的电视剧《任长霞》中实现了 。
机缘巧合之下,会说河南话的苇青被推荐去了《任长霞》剧组,饰演寇大妈 。
虽没有接受表演的训练,但历尽千帆的苇青演起戏来,却不输那些实力派演员,自然的演技丝毫看不出她是个新人 。
就连导演沈好放看了她的表演之后,久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回过神来的沈好放导演,握着苇青的手,情深意切地说了句:“老师,您一定得去北京拍戏,要不然就可惜了 。”
这句话给仍在自我否定、情绪低落的苇青莫大的信心;那一刻,一点点下沉的她便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奋不顾身地前进 。
她“任性”地没有征求老伴的意见,没有提前知会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儿子,一个人背着行李,来到了北京 。
将近60岁的苇青,面对北京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有了种无力感:老了,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
最为明显的就是,想拍戏的苇青,一个人在家等着戏找上门来,不知道北京电影制片厂可以等戏 。
虽然有“内行人”毛孩这个儿子,倔强的苇青却并不跟他张口诉说,以至于毛孩,压根都不知道母亲突然来北京是为了干嘛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