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志|行游|王成志:游逛重庆十八梯

文/王成志
清晨,淅淅沥沥的雨飘落着,打湿了我的头发,淋透了我的衣衫,却挡不住我游逛重庆老街——十八梯的热情。
我冒雨出发,转公交乘轻轨,几次辗转倒车,终于来到渝中区较场口十八梯老街口。从较场口俯视,绵绵雨中,青砖碧瓦、红灯笼石板梯,街头巷尾,人头攒动,有的市民拖家带口,三三两两,热情昂扬,来到这个刚重新打造好、有着多处古景遗址的风貌街,看风景、拍照片、品小吃、购饰品等。
王成志|行游|王成志:游逛重庆十八梯】我走下步步石板梯坎,边逛边想,边想边寻,这十八梯风貌街,到底是什么模样,有什么风采这么牵动人心,有什么魔力这么勾人情怀?是青石板阶梯上时间的痕迹,还是低矮檐口下滴雨的反光?是坊间煤炉升起的烟火气,还是穿越街头巷尾的吆喝声?是游人镜头里的韵味,还是市井生活中的尴尬?是不该遗忘的老重庆记忆,还是不该继续的棚户区现实?
我们无法定义十八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但十八梯实实在在有它的来历,有它的时光记忆。据传,明朝时,该地曾有一口老井,距离居民住处正好有十八步,因而逐渐被人们称作十八梯。另一说法是,清朝时,当时人们为方便通行,于此地修筑石小路。由于上下两端坡度较大,阶梯被分为十八段,每段有平台供过往行人小憩,遂有十八梯之名。
一名源之水,一名源之山,这就是山水之城重庆的十八梯。直到1990年代,这里还是连接上下半城的步行通道,是市民脚下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最坚实的阶梯。
旧时光里,这里是重庆的大千世界:有坐滑竿的画面,有雅儒剪纸、糖关刀、捏面人的场景;有当街修脸面、拔火罐、挑鸡眼的热闹;有炒怪味胡豆、挑担担面、油炸粑粑的香味……这一切,并存于坡坡坎坎的两旁。“磨菜刀磨剪子哦。”“卖麻糖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阵阵吆喝声,在这片阶梯小巷中回荡。铁桶爆米花惊雷般的响声从不给你赖床的机会,当年习以为常已悄然远去,梦里花落知多少。
十八梯的风貌、十八梯的灵魂,而今得到新的展示,也得到灵魂的安放。
较场口下半城的“七街六巷”包括十八梯、下回水沟、厚慈街、守备街、凤凰台街、响水桥、花街子、善果巷、轿铺巷、永兴巷、瞿家沟、月台坝和储奇门大巷子,现在,新城的崛起将很多街巷化为乌有,甚至早已不复存在。
刚刚修缮完成的十八梯风貌街,是顺着山势沧桑青石垒砌而起,灰砖青瓦层层铺开,吊脚楼错落其间,远处凤凰台附近,坡屋顶、女儿墙、小青瓦铺面、砖柱砖墙……我徘徊巡游,沿梯坎走下直上,寻着小巷子的原景,触摸最本源的重庆、最古老的母城。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