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翼鸟的飞行,看日本人的“物哀”意识 日本无翼( 二 )


文章插图
钉树的KIWI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所说: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KIWI努力完成梦想的人生,是有深度的人生,虽然如流星般短暂,却也不枉此生 。
②现实主义
戴上【理想主义】的眼镜,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画面:它的飞翔是虚假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无翼鸟KIWI只是以重力加速度坠向死亡,它一生只能做这一次飞行,也许梦想的世界里没有力学,但现实是它灭亡在重力之下 。就像有人说,KIWI的做法是愚蠢的,耗尽一切去实现飞翔的梦想,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是体验一次飞翔的感觉,给自己织一张梦网罢了 。
【从无翼鸟的飞行,看日本人的“物哀”意识 日本无翼】KIWI用自由落体的速度和悬崖上的树来制造飞翔的假象,这并不是梦想的实现,它只是满足于梦想的假象而已 。虽然KIWI已经得到了“飞翔”带来的片刻幸福感,但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营造的假象之下,也停止了对真正意义上梦想的追求,自欺欺人,是梦想可怕的坟地 。
从无翼鸟的飞行,看日本人的“物哀”意识 日本无翼

文章插图
坠落的KIWI
③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理想和现实】是生命永恒的话题,其永恒体现在两者之间的无法战胜性 。理想主义者有其精神层面的信仰与追求,现实主义者则是用清醒的头脑,做最精准的分析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我们追梦路上的一个缩影,为了实现梦想,可以付出一切努力;但基于现实角度来说,KIWI可能是一只不知道重力(基本)的鸟儿 。当然,导演也没办法用一部充满理想的动画短片去说服永远理智的现实主义者 。
贴合实际来说,生活中并没有绝对的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有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作出各自价值观倾向性的选择 。我们既要能够开动脑筋,憧憬和描绘美好的理想,又要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不耽溺于空想、幻想和妄想;我们既要反对不动脑子的胡搞乱干,又要反对只想不做的瞎想空谈;我们既要好好活在当下,又要不忘初心 。
如此,当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实现有机结合的时候,人生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生命就会减少盲目,不断前进,踏上健康发展的光明大道 。
KIWI兴高采烈的从悬崖跳下,与此同时,机械八音盒的齿轮缓缓转动,空灵的纯音乐伴它走完这最后一段路 。无翼鸟是幸福的,它实现了自己毕生的梦想,我们没有看到小小的鸟儿用多大的决心和努力完成悬崖造林的任务,用以营造飞翔的感觉,但它成功了 。那随风而逝的一颗泪,是离别也是勇者的孤独,正如这世间大多的精彩,美好却短暂 。
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说过“天空早已没有了痕迹,但我早已飞过 。”故事开头不需要太美,但故事结尾一定要精彩,因为为了这个结尾,中间我们已经付出等待了许久 。
影片最后的坠崖声,不仅是KIWI生命的结束,更是梦想刹那绽放的永恒 。
三、KIWI结局:为了梦想牺牲——“物哀”中的生死观KIWI这种为了梦想愿意牺牲生命的特点,与日本文化所推崇的英雄观、人生价值是一致的 。在日本的神话故事与传说中,与“生时的辉煌”相比,世人更为崇敬的似乎是“死时的尊严” 。人们更折服于那些精忠不阿、气节高尚的失败,那种刻骨铭心、可歌可泣的死别 。
从无翼鸟的飞行,看日本人的“物哀”意识 日本无翼

文章插图
“飞向”梦想的KIWI
这种追求生命须臾的辉煌也正是“物哀”的特质 。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既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而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叶渭渠(1929年8月6日~2010年12月11日,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日本文学专业 。曾任职于对外文委、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着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之短暂” 。”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 。他们的殉死,其意义也在于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