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像胡杨那样,在这里扎根(逐梦)( 二 )


此去关山万里 , 十五名年轻人奔赴且末 , 挥手告别学生时代 , 告别家乡 , 转身成了教书育人的老师 。
从保定出发 , 到达新疆吐鲁番 , 从吐鲁番转车至库尔勒 , 再从库尔勒转乘大巴抵达且末 , 其间要经过五天四夜的辗转奔波 。 “漫漫黄沙 , 满目荒凉 , 偶尔会看到几匹骆驼和驶过的汽车 。 ”侯朝茹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 小县只有四五万人 , 不及河北保定一个镇的人多 。 学校只有几排平房 , 泥土地面 , 墙皮脱落了 , 操场上尘土飞扬 。 与家人联系 , 一封信要在路上走半个多月 。
为了孩子们期盼的眼神
新学期开始了 。
十五位青春飞扬的老师站上了讲台 , 好像点亮了孩子们的梦 , 激起孩子们对远方的憧憬 。
侯朝茹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情景 。
教室陈旧、桌椅破损、门窗漏风 。 灰色调的空间里 , 唯有四十五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 像晶莹剔透的葡萄 , 格外明亮、生动 。
内心既忐忑又兴奋 。 教师这一身份的神圣感油然而生 , 给了她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
这里 , 一切都是新鲜的 , 新鲜的地方、新鲜的岗位、新鲜的面孔 。 然而短暂的新鲜感很快过去 。 “沙尘暴来的时候 , 天突然毫无征兆地昏暗下来 。 ”长那么大 , 侯朝茹还是头一回遭遇这么可怕的风暴 。 “电也停了 , 教室能见度不足一两米 , 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土味儿 。 ”孩子们的身影如同在雾中 , 朦胧而迷茫 , 一如她的心境 。 上课不得不中断 , 侯朝茹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到家长身边 , 再顶着大风回到宿舍 。 她灰头土脸地独坐着 , 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
“且末每刮一场大风 , 刮走的不只有沙子 , 还有这里的年轻人 。 希望你们留下来做真正的且末人 , 为了孩子 , 为了且末的未来 。 ”想起到达且末第一天 , 接待他们的县工作人员诙谐又无奈的话 , 侯朝茹的脸红了 。
大风一场接着一场 , 他们嘴唇干裂、嗓子肿疼、鼻子流血 , 声音变得嘶哑……大风更考验着他们的意志 。 望着镜子里憔悴的容颜 , 想到万里之外山清水秀的家 , 侯朝茹哭了 , 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 真正让她平静下来、坚持下来的是一位同事的离开 。 “那是个冬天的傍晚 , 凛冽的寒风里 , 学生们在汽车站门口排着整齐的队伍 , 眼里噙着泪花 , 向老师一次又一次挥手告别 。 班车徐徐开动 , 孩子们顿时哭成一片 。 突然 , 班长哭着问侯朝茹:“侯老师 , 你们会不会也要走?”看着学生渴望又无助的眼神 , 侯朝茹的心里一阵酸楚 , 同时心底也升腾起一股力量 。
“不 , 老师不走 , 我会一直在 , 好好地教你们!”一诺千金 , 是责任 , 也是使命 。 从此 , 侯朝茹坚定不移地扎根在了且末 。 那么风沙呢?侯朝茹说:“既然无法改变自然环境 , 那就与它共存吧 。 ”就这样 , 侯朝茹与这里的孩子们朝夕相伴 , 至今已整整二十一年 。 她在且末安家 , 在且末结婚生子 , 用坚守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