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构建全球滨海生态保护“朋友圈”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开幕( 二 )


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并在生态文明论坛上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论坛|构建全球滨海生态保护“朋友圈”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开幕
文章插图

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上的一颗生态明珠,盐城黄海湿地每年有20万到3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千万只候鸟在此过境停歇。在这些候鸟中,有全球野生迁徙种群数量仅1000余只的丹顶鹤,有数量仅600多只的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有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小青脚鹬、大滨鹬等全球濒危物种……它们的青睐是对盐城黄海湿地保护管理成效的最佳褒奖。
后申遗时代,盐城积极拓展“两山”理论转化路径的务实举措,则让“热度”持续升温,最终转变为中国新发展理念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盐城是首个将“NbS”写入党代会报告的设区市。
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盐城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也为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而“条子泥720”则是“NbS”方案的一个生动注解。
720亩“家园”建成后,来这里栖息的鸟类新增22个种类,达到41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
在全球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盐城黄海湿地的候鸟种群数量不降反升,被国家林草局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点赞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向全球展示中国智慧。”
论坛|构建全球滨海生态保护“朋友圈”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开幕
文章插图

打造全球生态保护“朋友圈”
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魅力跨越了国界和大洋,将全球的力量和资源结合在一起。
论坛|构建全球滨海生态保护“朋友圈”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开幕】2017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江苏省林业局、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在盐城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朝鲜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管理、湿地保护保育、鸟类迁徙及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先后发布了《盐城倡议》、《盐城共识》和《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城市联盟工作展望》等重要成果。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