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我们的当打之年|自然教育者蒋志友:以鸟之名,探索成都( 二 )


蒋志友的老家在绵阳江油 , 在东北读完大学 , 工作了三年后 , 他选择了成都 。 后来 , 他在成都认识了一群热爱观鸟、寻虫的人 , 便辞去外企工作 , 创办了乡野走廊 。
为何辞职专门观鸟、寻虫?“因为这让我感到快乐呀 , 就像我本来就应该做这件事 。 ”蒋志友将观鸟、寻虫视为一件“愉悦自己”的事情 , 因此只要采访时一提及这些经历 , 他总将“有趣”“兴奋”一类的辞藻挂在嘴边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乡野走廊只有蒋志友和另外一位伙伴 。 但慢慢地 , 不断有人加入进来 , 包括中科院里的研究者、生态领域的博士 。
大多时候 , 他们会在周末和节假日 , 带队去野外进行自然科普教育活动 , 也时常下沉到学校、社区 , 开设一些公益讲堂 。
乡野|我们的当打之年|自然教育者蒋志友:以鸟之名,探索成都
文章图片

▲闪电带孩子们在成都植物园观鸟
“你在观鸟 , 鸟也在看你”
如若要追本溯源 , 成都的观鸟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 。 尽管如此 , 观鸟仍是一件“小众”的事情 。
刚成立乡野走廊那会儿 , 蒋志友自费包车、备好盒饭 , 邀请人免费上龙泉山观鸟 , 但应者寥寥 。 “他们认为 , 周末花2小时待在山上观鸟 , 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 ”蒋志友说 , 2016年全年 , 大概只有100人参加乡野走廊的观鸟活动 。
但这个数据在不断增长:2017年上升到几百人 , 到了2018年 , 每年有上千人参加乡野走廊的观鸟活动 , 其中大多数是家长带孩子来参加 。
除了观鸟人数增加 , 蒋志友还看到 , 从过去的川大望江校区、浣花溪公园、东湖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成都植物园 , 到后来的环城生态公园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 成都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鸟类 。 与此同时 , 城市绿地的基础设施提升 , 也为科普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
乡野|我们的当打之年|自然教育者蒋志友:以鸟之名,探索成都
文章图片

▲孩子们在桤木河湿地公园观鸟
成都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 。 根据《成都鸟类名录》(2.0版) , 目前成都境内已知分布有鸟类21目80科511种 , 其中非雀形目有20目36科225种 , 雀形目有44科286种 。 5年间 , 有45种鸟儿“落户”成都 。
“学会观鸟等于获得了一张自然剧场的门票 , 随时可以去欣赏精彩演出 , 发现许多人从未见过的身边的美妙事物 。 ”在蒋志友看来 , 生态价值的转化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成都通过对生态价值进行挖掘和提炼 , 发展旅游、科普教育等活动 ,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自然 , 爱上观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