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距印度不足百公里!中国为何耗费40年时间,在无人区建一座城市?( 二 )


体力活不足以形容困难 , 在狮泉河镇 , 要克服的 , 是缺氧 , 是极大的昼夜温差 , 所有人都在忍 。
不忍怎么办?狮泉河镇的人民 , 生活如何继续?
暴风沙一来 , 院墙就成了被风沙堆砌的 , 开门都没办法 , 睡醒的第一件事 , 就是拿铁锹铲沙 , 日日如此 , 年年如此 , 生活该怎么过下去?



昆莎地处湿地 , 松软的地基很难保证房屋的安全 , 无人区的城市必须有 , 所以地委从昆莎搬到了狮泉河镇 , 居民住进了结实的房子 , 也拥有了结实的“沙门“ 。
起初居住的人少 , 连500人都不到 , 各项设施都没有 , 喝水从河里舀 , 照明还得靠煤油 , 人口多起来之后 , 连煤油也不够用了 , 人们只能砍烧红柳取暖 。
无人区的树本来就少 , 不想砍 , 没办法 , 冬天太冷了 , 没有取暖的东西 , 真的撑不过去 , 可砍的人多了 , 红柳就那么多 , 发展到最后 , 树根都被刨了出来 。



恶性形成闭环 , 风沙再度肆虐 , 到了1989年 , 治沙被列入议事 , 到了1994年 , 就正式启动了防沙治沙的工程 , 有了大批量人才的奔赴而来 。
新点子被想了出来 , 树被种进了房间里 , 气温比较低的冬天 , 还会给树木穿上衣服 , 注射营养液 。
当地的农牧民们看到好转的苗头 , 也自发加入当地种树的行列 , 爆发的群众力量 , 大街小巷很快出现31.2万株的各类树木 , 工程造林有效遏制住了风沙 。
危险被隔绝在外 , 居住在狮泉河镇的百姓开始进入正常的生活 , 因为狮泉河镇多的不只是树 , 还有菜 。



穿上“智能温度”大衣的 , 是树木 , 也是蔬菜瓜果 , 还有鲜花 。
匮乏的新鲜蔬菜不再是困扰 , 菜篮子充盈 , 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 , 一切的一切 , 都在证明狮泉河镇的建设很有必要 , 也告慰了63名先遣士兵的在天之灵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