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和活动星系 活动星系(又称激扰星系)都有一个处于剧烈活动状态的核 。活动星系核在许多方面都与类星体相似:体积很小;光谱中有很强的发射线;发出从射电波段到X射线波段的非热辐射;经常有光变和爆发现象等等 。因此,类星体本质上可能是某种活动星系,观测到的类星体现象是星系核的活动 。当然,如果类星体位于宇宙学距离,那么,它们的活动会比一般活动星系更为剧烈,功率更大 。类星射电源的射电性质类似射电星系和N星系 。后二者一般属于巨椭圆星系 。因此,有些天文学家猜测,类星体是遥远的巨椭圆星系 。就光学性质而言,类星体酷似Ⅰ型塞佛特星系 。因此,现在更倾向于类星体是遥远的塞佛特星系这种看法 。产生类星体的吸收线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吸收线产生于类星体附近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是从类星体抛出来的 。二是吸收线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之间的某些河外天体 。这些河外天体同类星体可能毫无关系 。
超光速现象, 已经发现 3C345等几个类星射电源的两致密子源以很高的速度分离 。如果类
星体位于宇宙学距离,两子源向外膨胀的速度将超过光速,最大的可达光速的10倍 。有人认为,类星体并不位于宇宙学距离,这就根本不会出现超光速现象 。但是观测发现,有一个射电星系也存在类似的超光速现象,而射电星系无疑位于宇宙学距离 。可见这种看法的证据尚不充分 。另一种看法认为,超光速现象是存在的 。但是,为了不与相对论矛盾,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反映粒子的真实运动,而是某种“假象”,因而是“视”超光速膨胀 。目前,已提出好几种模型来解释视超光速现象,但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
quasar1.X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坑quasar从0.x版本开始使用,后来升级到1.x,现在最新版本已经是2.0.3版本了 。版本之间差异比较大,本想将0.x版本开发的项目升级到1.x版本的,发现差异实在太大,需要修改的内容太多,无奈放弃 。
后来尝试用1.x版本开发一个新项目,本以为手到擒来的事情,但被几个小坑来了个下马威:
需求:表格中能够显示给定的数据 。
中文官网 上文档标注的语法是这样
刚开始感觉挺简单,这个q-table组件语法和以前版本一样嘛,但按照以上语法执行后,数据表中始终出不来数据,百思不得其解 。
平时比较习惯看中文的官网,所以我查看的是 中文版官网。后来我尝试到 英文版官网 上看了一下,惊讶的发现这上面的语法竟然是:
按照以上语法,我修改为:rows,问题迎刃而解,表格中的数据如期而至 。
不禁感慨,这是quasar有意折腾我们这些开发者的吗!
吃一亏长一智,以后只能尽量参考英文资料 。
需求:表格中每行记录前出现复选框,可以单选或者多选数据记录 。
中文官网 上标注的语法是这样:
英文官网 上标注的语法是这样:
经过确认,:selected.sync="selected",直接就出现'.sync' modifier on 'v-bind' directive is deprecated. Use 'v-model:propName' insteadvue/no-depreca这个语法错误 。如果修改成和0.x版本一致的语法:selected="selected",虽然没有再出现语法错误,但无法选择复选框 。
而按照v-model:selected="selected",就能正常选择每条记录了 。
忍不住吐槽一个:好不容易积累出来的经验反而会害死人啊!
需求:quasar调用后端服务 。
后端服务和前端服务在不同的端口、不同的IP地址,但在调用的时候出现No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eader is present 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的错误,这是说明当前不支持跨域访问 。
于是按照文档中要求,先是通过配置proxy,然后尝试修改header,但始终还是无法访问后端服务,出现上面那个跨域错误 。
后来没招了,由于后端用的是koa2,在后端增加安装了koa2-cors模块,然后 。。。。跨域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