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探秘“土司制度的活化石”,了解云南过去的土皇帝,府中竟还有牢房( 二 )


【云南|探秘“土司制度的活化石”,了解云南过去的土皇帝,府中竟还有牢房】
土司制度曾有益于朝廷管理 , 但它内部等级森严、刑罚野蛮 , 对所属人民拥有随意生杀予夺的权力 , 还是有很大弊端 。 于是 , 明清之后 , 大部分土司被朝廷“改土归流” 。 解放后 , 全部土司归流完毕 。

从此 , 土司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称谓 。 一直到2015年 , 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 中国一座名为老司城的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 不仅我们自己 , 就连世界都对中国的土司文化很感兴趣 。

这次我要带你们去看的地方 , 叫南甸宣抚司署 。

南甸 , 现在又叫梁河 , 是云南西部一座美丽小城 。 也是南方丝绸古道上一颗闪亮明珠 , 是古代通向南亚、东南亚的必经之地 。

叫做南甸 , 因为元、明、清时代这里隶属腾越州(今腾冲县)节制 。 “南”是指位于腾冲南部而言 , “甸”是指郊外坝子 , 所以叫“南甸” 。
而宣抚司署 , 就是历代土司继位和理政的场所 。 前面办公 , 后面住宿 。

数百年来 , 岁月带走了无数的人和事 , 却给梁河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关于土司的传说 。 漫漫历史长河 , 梁河沐浴着政治变换带来的种种风尘 , 多少辉煌与没落在不变的青山间如风掠过……

而今这一切都已远去 , 唯一见证的就是这幢带着生命力的老房子 , 被人们称为“傣族故宫”的梁河南甸宣抚司署 。

能配得上故宫之名 , 自然不是一般的建筑 。
南甸宣抚司署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 , 历经三代土司足足84年时间不断扩建而成 , 最后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 。 是滇西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少数民族土司衙署 , 被称为“滇西第一府” 。

而它有多大呢?
建筑群占地10625平方米 , 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 , 主体设五进四院 , 逐级升高 , 旁设七拐二十四间耳房 , 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文物保护最完好的土司衙署之一 。 在尚未没落的时代 , 南甸宣抚司署辖地广阔 , 势力雄厚 , 世袭为官二十九代 , 历时五百余年 , 在云南历史的边地土司中影响甚大 。

它的存在 , 好像一本凝固的史书 。

随手翻开 , 每一页都写满了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以及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 。 只是在建筑里走走 , 一砖一瓦 , 一草一木 , 好像瞬间把人带回了那个古早时候 。 可以充分了解清朝中末期 , 南甸宣抚司署土司政权的基本状况 , 以及土司世袭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气势恢宏的南甸宣抚司署 , 采用明清汉式建筑风格 。 层层院进八方通 , 幢幢殿阁殿中殿 , 房屋规划整齐 , 主次分明 , 宛如一座城中城 。 即使在全国土司府中 , 如此宏大的建筑也十分少见 , 珍贵非凡 , 被称作“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 1996年 , 南甸宣抚司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更被誉为“中国土司制度的博物馆” 。 若你们对少数民族、土司文化感兴趣 , 实在应该来亲自看一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