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旅项目爆发性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结构性、规模性矛盾,项目号召力、对于外需的吸引力越来越不确定。早期通过旅行社导流模式,弊端越来越大。旅行社导流涉及到利益分配,除了地方补贴、景区补贴等,旅行社模式还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特别是旅行社为了获客涉及到低价游。
尽管各种弊端年年被媒体曝光,但景区流量方面对于旅行社的依赖,对很多弊端往往视而不见,或者叫“无能为力”。早期景区往往不具备独立引流能力,甚至把引流部分直接外包旅行社,过起简单的收租生活。有部分景区回收宣发权后,自有人员又不具备引流能力,日子反倒不如从前。尽管手握天然资源,打出一堆烂牌。
投入外需做辐射,投入引流与回报越来越不确定,如何抓住跨区域消费者一年甚至几年一次的低频消费引入到自己景区,在技术层面上,没底,单纯依赖旅行社模式更没底,这个时候就变成B端模式,纯粹服务于旅行社,而不是消费端。消费话语权日益向C端转移,而不是旅行社端,近乎玩火。消费端的日益反弹,早晚被消费者抛弃。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如何进行B转C,就成为成败的胜负手。
五、B转C,比较好操盘的就是从本地盘开始。
本地盘除了景区对手,必然要入侵购物中心盘。景区对手同时作为本地观光休闲盘,与购物中心客流量相比,明显蛋糕不够大。如果在景区之间进行切换,都没得吃。如何把购物中心盘转化成景区盘,就要把城市休闲的供需在城乡间进行统筹。以城市休闲的视角,来解决消费端需求的融合,打通度假休闲购。
景区擅长做低频长时消费,购物中心擅长做高频中时消费,如果要打通,现有产品结构就必须做调整,才能迎合消费端想象空间。
景区除了自然资源、主题乐园等作为引流主力不动,其它产品线要快速切换到流量型进行加持。市场喜欢天空之境,就上马天空之境;喜欢摇晃桥,就上马摇晃桥,不要迟疑。流量型产品满足本地消费端对于这些网红项目就近消费的需求。消费端容易受到抖音等媒介影响,出游又受制于时间与金钱,消费需求很容易被挑起又直接被抑制,能够解决消费端痛点的项目才是好项目。至于天空之境之类的项目可能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当你转移做本地盘时,本地没有的话,你就是独家,而不是与外地项目同质化。当你从做外需盘转化本地盘时,思考逻辑就同时发生转向。
这类投资小,短期需求缺口存在,不论自营投资,还是招商,都很容易切入。网红型产品有爆发快、持续短的特点,这类产品出现审美疲劳时立刻进行替换。不能再用原有景区一块石头可以放一辈子的思路,太固化无法做本地高频生意。只有外地人偶尔来一次,看那块石头才会觉得新鲜,本地人早就厌倦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城堡|巴西男子沙滩“造城堡”,自封为王22年,靠与游客拍照维持生活
- 宏村|这个地方比宏村还美,原汁原味,还没有商业化
- 茶卡盐湖|安徽一处活着的古村,没有商业一片质朴,感受传统与原始
- 苗寨|网红苗寨有多少含苗量?商业开发不是坏事,但不要浮躁,做出特色
- 贵州|贵州一景区,因商业化严重被游客吐槽,就连本地人也“不愿去”
- 溧阳|江苏一古镇火了,居民和古镇融合一体,少了商业模式,多了烟火气
- 合肥|合肥正在消失的老街,曾经的商业集镇,因原生态而没人气
- 综合|枣庄新文旅项目古城·渔灯巷商业落地过半
- 演绎|被忘记的上海古镇,商业传奇不复存在,许多古宅被拆除重建
- 销售额|客流量大幅缩水,韩国免税店数量骤减15%,前景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