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国最小的“山”,高仅0.6米,是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旅游开发的“噱头”?( 二 )


如果按岩石的“最大密度”来计算 , 整个静山不过1.6吨重 , 五、六个成年人就能搬得动;与其说这是一座“山” , 还不如说它是鲁南、鲁中丘陵中随处可见的石头 , 真要这么想可就小看“静山”了 。

这里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 据《寿光县志》记载 , “静山”是在清末被发现的 。 前面也说了 , “静山”位于农田之中 , 自然妨碍了农民耕种;于是 , 当地几个农民就想将“这块石头”挪走 , 结果却是越挖越大 , 越挖越深 , 甚至都“见水了” 。
这一“奇闻”随风而走 , 甚至惊动了当地官府 , 并组织人力挖掘;结果 , 就算百人参与挖掘也没能见“底” , 由此被载入县志 , 称作“静山” 。

再到民国时期 , 当时中西方文化也在激烈交锋 , 有所谓的“先进人士”觉得必须要证明“静山不是山”才能体现西方的科学性;为此 , 第二次大规模“发掘静山”活动开始了 , 结果不言而喻 , 任其“科学发掘”还是没能见底 。

一直到近现代 , “现代地理学”专家终于给出了解释 。 先说山东 , 这里靠近渤海 , 千万年前也曾是一片汪洋;这点不奇怪 , 别说山东 , 就是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等这样的高海拔地区 , 在远古时代也曾是汪洋 。

地球是在不断变化的 , 数以千万年的沧海桑田 , 地貌的改变令人匪夷所思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玛干”;谁能想到 , 这么一片干涸的沙漠 , 最初竟然是汪洋大海 , 只不过地球变化较慢 , 人类感觉不到罢了 。

山东的“静山”也是地貌演变的结果 。 千万年前 , 这里曾是汪洋水下的一座“山” , 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 逐渐成为陆地 , 又被厚厚的泥土掩盖;到今天 , 这座曾经“巍峨”的高山 , 就只剩露出地面的一块石头了 。

当然 , 不管山体是否被掩埋 , 露出地面的“静山”实在太小了 , 再称之为“山” , 似乎不那么合乎情理;但之所以到今天依然称之为“山” , 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
这里仍从“山东”说起 , 其境内虽然山多 , 但“寿光”却是千里平原 , “平”到境内连个凸起的丘陵都没有;但是 , “静山”的历史地标意义重大 , 清末时的“寿光县”被划分成15个区 , 其中之一就有“静山区” 。

直到今天 , 寿光市区内还有一条“静山路” , 而且是当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每年来这里旅游猎奇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为此 , 市文化局还围绕“静山”专门制定了三项保护措施:1、不准对静山进行挖掘;2、不准在静山周围搞建设;3、不准人砸山取石 。

真要讲究起来 , “静山到底是不是山”其实一直都存在争议 。 如果按“地理学”的角度去看 , 静山的山体隐藏在地下 , 理论上它是一座山;但是 , 露出地面的“静山”甚至连一块大号的石头都算不上 , 说它是山显然有点矫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