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寻访石梯,重走溜板石梁古道( 四 )


我请求向导带我们去洒金场看看 , 向导欣然应允 。 从石梯出发不到三里地 , 我们来到一个山垭 。 古道沿山脊继续北上 , 我们从山垭斜斜走过一个山坳 , 来到一个约有二十亩地大 , 说这就是洒金场 。
洒金场其实是桂溪沟垴一块平坦的地方 。 传说此地沙土含金 , 古时候官府曾在这里开辟矿场 , 去沙淘金 。 因当地把挖金、淘金这一过程叫洒金 , 故而得名 , 沿用至今 。
站在洒金场可以清清楚楚眺望桂峰水库 , 看见水库上的房子 。 我纳闷 , 就问向导 , 为什么我们不从桂溪沟登石梯 , 而要绕道很远的白火石沟爬山?原来桂溪沟看着距离近 , 但由于水库阻隔 , 没有上山的路 , 其它地方荒山野岭的更没有可行走的捷径 。
眼前的洒金场 , 背靠桂溪沟垴 , 东西二岭对立 , 勾勒出了葫芦状的完美曲线 。 三座馒头形的小山包与沟垴一起环抱着 , 把洒金坪这块平揽入怀中 。 山包上 , 沟垴里 , 长满郁郁苍苍的青松 , 荫天蔽日 , 幽静而恬淡 。

乱世过后 , 大概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一个杨姓木匠从紫阳逃荒过来 , 在此搭草庵安家落户 。 随后又引来三家 , 这里便成了一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舍 。
四户人家开荒垦地 , 挖塘蓄水 , 凿渠灌田 , 洒金场周边就有了良田沃地 。 他们互帮互助 , 靠山吃山 , 三两年便一个个把茅草庵换成了青瓦房 。
后山满坡生长着的桦栎树林 , 优良的生态资源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 他们种庄稼、栽天麻、点木耳、务香菇、养土蜂、挖药材 , 一年四季从不歇闲 。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实施 , 从2012年开始陆续有人家搬迁至平川大坝 , 或居住到了城镇移民点 。 老杨一家是最后一个搬走的 , 那一年是2016年 。
脚下的洒金场周边 , 二十来亩田地已经被荒草荆棘锁实 。 我们正要离开 , 却发现小山包下的一片翠竹林边 , 还残存着一座木屋 , 说是杨木匠家的 。
地里野梅刺长得很茂盛 , 梅刺上爬满了野黄豆 ,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黄豆蔓子上踏过 , 向木屋靠近 。
不料 , 在地畔发现一个直径七八米的圆形水塘 , 尽管塘沿垮塌不少 , 里面还积蓄着半塘水 。 塘边有个土岗 , 岗下遗存着一个苕窖 , 五六米深 , 窖口小巧 , 圆圆的 , 直径最多四十厘米 , 平滑的窖壁上长满绿茸茸的苔藓 。
正欲转身去木屋 , 又发现土岗旁的坎下 , 遗留着一座砖瓦土窑 。 土窑不大 , 直径两米多 , 深三四米 , 窑口坍塌 , 棚木还在 , 窑门洞仅剩脸盆那么大 , 被杂草覆盖 。 窑壁上长满青苔 , 蓬松着烧熟的红土 , 偶有蕨类茵茵地绿着 , 一株樱桃树长得像胳膊一样粗 。 窑周边有少许残砖剩瓦 , 码放砖瓦坯子的龙桥还结结实实地搭在窑里 , 上面落满了枯叶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