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冒雨秋游天水花石崖( 三 )





走过谷地 , 沿着溪流西侧的河滩前行 , 便来到由西部注入涧沟河干流的一支流沟口处 。 山沟左侧陡崖台地上长着几株高大的柿子树 , 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 , 山崖处有人工开凿的几眼窑洞 。 山沟右侧是一座山峦铺展向涧沟河河床的余脉 , 上有一条羊肠小道 。 领队天珠群是一个精干的小伙子 , 把前面已走上山峦小道的人呼唤过来 , 引领大家沿涧沟河支流的山沟行进 。 山沟也有一小股涓涓细流 , 沟里灌木丛与落叶乔木杂生 。 顺沟走了一段路后 , 领队天珠群觉得走错了路 , 便领着驴友原路返回到山沟的沟口处 。 他让大家待在沟口处 , 自己由山峦上的山腰小道而上先探了一下路 。 遂引领大伙由山沟右侧山峦余脉伸展出的山脚小道而上 , 上面也有一处小块台地 , 地上长着一株核桃树 , 树下铺着8块长方体状青石 , 其中5块青石垒成一个简易野炊灶 , 3块青石铺在地上供行人坐下歇息 , 显然是有人到此活动留下的 。 由台地而上 , 是山峦余脉伸展而来的一个斜面状山坡 , 坡地上灌木荒草丛生 , 山腰上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林间小道 。 站在山坡上 , 视野较为开阔 , 风景这边独好 , 四周的山峦被秋风染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 连绵的大山簇拥着一座圆锥形的高山 , 峰峦高耸入云 , 峰头岚雾缭绕 , 恍若仙境 。 正如北宋王安石在散文名篇《游褒禅山记》中云:“夫夷以近 , 则游者众;险以远 , 则至者少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
从荒草过膝的野径小道走过 , 陶醉于美景 , 全然不顾裤腿被露水淋湿 , 沾满泥巴的户外鞋也已湿透 。 走过斜坡 , 由山腰处的羊肠小道继续前行 。 小道在近山麓处 , 西面是密林覆盖的山坡 , 东面陡崖之下是幽深的河谷 。 因下雨路面湿滑 , 走得极为缓慢 。 大家走走停停 , 透过树枝观赏河谷对面的山峦秋景 。 走过山腰小道 , 便来到从西部注入涧沟河的另一条支流沟谷 。 这条沟谷中也有一条涓涓细流 , 但这条沟谷里的大部分石头却呈桔黄色 , 与其他地方的石头色彩迥然不同 。 沿V字形沟谷走了一段路 , 前方两山交会处溪水由黑褐色巨石之上流下 , 形成一个小瀑布 。 这里已属清水县境 , 距花石崖主景区还有约2公里的路程 。 要到花石崖必须爬坡从密林小道而上 , 但因雨一直在下 , 山陡路滑 , 上山、下山均有一定难度 , 特别是从湿滑的斜坡下山更为困难 。 领队天珠群征求大家的意见后 , 决定到此为止原路返回 。 这时已是中午 , 大家在此地或站或坐于坐垫之上 , 匆匆吃了随身带的午饭和水果 。
吃过饭后 , 由原路返回 。 因天气原因未能到达花石崖主景区 , 心里多少有点遗憾 , 但冒雨而来 , 邂逅并欣赏了天水最美的秋色 , 也算值了 。 返回路上 , 因时间充裕 , 走得稍微悠闲一些 。 走到中途 , 雨渐渐停息 。 途中边走边观赏秋景 , 拍照、拣石 , 谈笑风生 , 不一而足 。 15:02时回到元龙镇花石崖村宝天铁路高架桥处 , 坐车返回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