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探访大运河“非遗”:“活起来”的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 二 )


作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如今遗存下来的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在音乐方面高亢、有力而富于变化 , 歌词多是即兴创作 , 随意性很大 , 可以喊唱沿途风光历史人物 , 也可以喊唱名胜古迹 , 内容因“号头”的职业素养而异 , 不固定 , 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
“虽然当地已整理出了起锚号、摇橹号、撑篙号、拉纤号等 , 但在挖掘、传承方面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故城县文化馆馆长李志勇称 , 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已成为故城县的文化名片 , 但是因遗存的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虚词多 , 变化繁复 , 不易学习和掌握 , 亟待抢救 。
据介绍 , 为抢救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故城县对全县“非遗”进行了全面普查 , 对26个省市县级“非遗”进行分类、登记、采录、建档 , 建成“非遗”数据库 , 并集结编印《故城非遗》 。 在普查中搜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工艺品、民俗物品 , 如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图谱等 , 交由故城县运河博物馆妥善保存 。 同时 , 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 , 并结合旅游开发 , 搭建“非遗”保护平台 , 努力让“非遗”“活”起来 。
当日 , 趁着元旦假期来参观青铜像的故城县郑口第三小学学生王雨涵说 , 听了郝老师讲的运河号子 , 真切感受到了当年运河的繁荣景象 , 希望这些“非遗”永远传承下去 。 (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