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旅游” , 就要进一步打破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 , 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 , 集中整合更多资源 , 持续构建“大旅游”格局 。
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打造“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战略任务 , 并将“新旅游”作为“六新产业”之一 , 为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强省指明了方向 , 也为旅游行业提出了新课题 。 怎样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旅游”的内涵 , 精准把握和推动“新旅游”的发展?
要答好这道题 , 首先要厘清旅游业“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 。 变化的是消费升级、市场多元、需求变化 , 特别是疫情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 , 倒逼旅游业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变革 。 不变的是旅游是基于人的天然开放性基因而产生的、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 以异地体验为主要特征 , 具有异地消费的经济属性 。 社会越是进步、经济越是发展 , 旅游业的成长空间就越开阔 。
第一 , 新旅游 , 新在产业定位 。 “六新产业”中 , 新旅游同“四新设施”建设联系最为紧密——旅游项目需要新基建来支撑 , 旅游形象需要新环境来塑造 , 同时旅游业又引领和创造着新生活、新消费 。
可以说 , 旅游业的高关联度和高聚合性客观上决定了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需要吉林全省上下和各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力、持续推动 。
实践证明 , 正是依靠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支持配合 , 旅游业才能从小行业发展成支柱产业 , 从“边缘化”进入经济“主战场” 。
发展“新旅游” , 就要进一步打破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 , 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 , 集中整合更多资源 , 持续构建“大旅游”格局 。
第二 , 新旅游 , 新在观念转变 。 新旅游是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阶段 , 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 对传统旅游业的再认识、再挖掘 , 对未来发展的新判断、新探索 , 形成新的发展理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
我们应更新资源观 , 从传统的以景区观光为主的有形资源开发 , 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消费娱乐等全类型、全域化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相结合的开发转变;更新产品观 , 从传统的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的重资产型产品体系中跳出来 , 向科技类、体验式、沉浸式等低投入、见效快的轻资产型业态转变;更新营销观 , 从过去的以客源地为主的地域化、拉网式营销 , 向更为精准的圈层化、全媒化、分众化的营销模式转变;更新人才观 , 从传统的粗放式、单一化的服务型人才 , 向专业化、品质化、管家化的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更新组织方式 , 改变过去以旅行社组团游、省外游、跨境游为主的模式 , 更多地利用网络平台推出自助游、定制游、周边游、自驾游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融合|重庆出台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冰雪产业迈上新台阶
- 上海市|魏小安:2022年文旅产业需要把握的三个关系
- 示范|10、天津体育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
- 产业链|甘肃平凉培育全域旅游品牌 四季皆景打造旅居康养胜地
- 特色产业|叶城:发挥旅游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 产业|甘肃平凉培育全域旅游品牌 四季皆景打造旅居康养胜地
- 产业优势|超美房车营地即将亮相彝风湿地文旅小镇,楚雄向西休闲体验新升级
- 热产业|新疆阿勒泰立足特色优势,拓宽发展空间 冰雪冷资源 催生热产业
- 建设最美冬奥城 延庆发展可持续产业助百姓吃上“冰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