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影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有声电影( 四 )


国产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
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 。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 。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 。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套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 。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 。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 *** ,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 。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 。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迫害 。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 。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 。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 。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 。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 。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 。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 。《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 。《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 。两者相比,各有千秋 。《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 。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 。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 。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 。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 。首先完成的《雨过天晴》于 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 。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 。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 。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
大观楼
大观楼影院始建于1905年,在这之前,它还有大亨茶园和马思远茶楼两个前身 。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当时,它的第一任经理任景丰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 。
上世纪30年代,大观楼第一次实现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购买法国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机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 *** 《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宽银幕电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银幕影院 。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观楼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 。
电影节
都柏林国际电影节
每年3月在德国首都都柏林举办,为期10天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